内分泌性阳痿在器质性阳痿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可占全部阳痿的8-9%。
主要包括性腺功能低下和高泌乳素血症两种原因,它们的发生率大致相仿。
内分泌性阳痿的诊断方法简便可靠,发病机制明确,治疗合理,治愈率高。
下面就内分泌性阳痿的两种类型分别予以讨论。
♦
性腺功能低下
♦ 睾酮对维持男子的性欲、第二性征和勃起能力都是很必要的。
因此当睾酮水平低下时病人会出现身体形态的改变和第二性征的改变或曰出现女性化表现,睾丸体积将减少,性欲低下或缺乏,勃起能力减弱或消失。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均可导致睾酮水平降低或曰性腺功能低下,部分可发生阳痿:包括原发性睾丸疾患--睾酮水平将明显低下为25.0-250.0ng/d1,而促性腺激素水平明显增高,如LH可达20.0-60.0IU/L,FSH可达15.0-60.0IU/L,继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系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异常所致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如LH为0.2-3.5IU/L,FSH为1.0-5.0IU/L。
在酗酒、极度肥胖症或存在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应测量游离睾酮水平,因为总睾酮水平低减可能与睾酮结合蛋白水平低下有关,而并非真U}的内分泌紊乱。
睾酮测定除总睾酮水平外,还包括游离睾酮和可生物利用睾酮水平,而可生物利用睾酮中包括游离的及与白蛋白结合的睾酮。
可生物利用睾酮比游离睾酮易测,只要用硫酸铵把睾酮结合球蛋白沉淀掉即可。
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包括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双侧隐睾,睾丸炎,睾丸损伤等;继发性性腺功能低下包括卡尔曼氏综合征,垂体肿瘤等。
此外尚有老年人单纯血睾酮低下。
以阳痿就诊的性腺功能低下患者多伴有性欲低下。
其在半年至一年内胡须及体毛消失,尚应怀疑合并肾上腺皮质病变,如阿狄森氏病。
对于性腺功能低下的阳痿患者,雄激素替代疗法的目的是维持正常的血清睾酮水平、增强性欲、恢复性功能及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目前常用的有供口服的安雄,经肠道淋巴系统吸收,通过胸导管直接进入血液,由于避免了肝脏的代谢,结果使血清睾酮得以提高到治疗水平;供注射的十一酸睾酮长效制剂,每月注射一次,每次250毫克,疗程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