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四时之首。
从立春之日起,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节气。
自早春开始,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令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阳为要务。
要防风邪侵袭。
风为春天的主令,春风染绿了柳梢,催开了百花,也唤醒了人体的生机。
然而,风善行而多变,若是太过,则祸及健康。
一是伤人肺部,引起感冒发热咳嗽。
二是祸及其他脏器,引起风湿关节痛、面瘫等。
三是与其它邪气兼杂为患,引起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要注意护肤防燥。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也最易受到春天干燥气候的侵害。
春天风沙大,空气干燥,易使面部皮肤含水量降低,出现干燥紧缩、局部蜕皮或生长皱纹等现象。
水是最好的美容剂、洗脸时宜用冷温水交替,既可祛除颜面油垢,又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腻净嫩。
春天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要喝2500毫升白开水,在睡前和晨起后喝水,可稀释血液,有益心血管健康。
此外,新鲜果汁、蔬菜叶、茶水,都是很好的饮料。
要坚持运动。
春天万木吐翠,春花烂漫,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养阳的好方法,最经济而易行的是步行。
要养肝保健。
肝者,通于春气,皆属木。
一要心情舒畅。
如情志不遂、动怒生气,易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最易发生中风。
二要滋水涵木以养肝。
肝脏属木,赖肾水滋养。
肾水不足肝阳上亢,可致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
宜服益肾养肝之品,可选用:杞子、黄精、女贞子、旱连草、百合、熟地、白芍、甘草、钩藤、茯苓,水煎服,按体质寒热虚实增减其药与量。
宜吃温补食物。
春天应遵从《黄帝内经》里说的“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历代医家推崇的养阳佳蔬有韭、葱、蒜等。
对韭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
”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葱一身是药,其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葱根能治痔疮及便血。
大蒜辛温,有解毒化瘀之功,对春天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染病有良好作用,并能清洁血液,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此外,春天可用大枣、淮山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黄豆芽、绿豆芽、香菜、春笋、菠菜、芹菜、油菜等,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
忌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以免伤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