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5岁正常情况下的孩子已经逐渐成为自己吃饭的小主人了,也开始了解一些有关营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渐从妈妈那里知道了各种食物有什么营养,并且非常乐意参与食品的制作。
1.自己吃饭
按照正常的课程训练,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用小勺吃饭了,只是口味口感的体验还要不断地重复练习。
看护人也要逐渐脱离控制“吃饭”局面的角色,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吃饭的主人;同时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孩子喜欢的筷子。
乐乐喜欢红色,我给他买了双红色的小筷子,非常有促进作用。
同时考虑安全性,用小刀把筷子的前三分之一部分的红漆刮掉,并告诉孩子为什么。
通过1年的反复训练,使孩子在4岁生日时能够用筷子吃饭。
2.主动喝水
主动喝水也是此时孩子的训练课程之一,这是孩子学会“爱自己”的一个方面。
通常我们是把水接好,递给孩子喝,或者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没有从源头给孩子主动练习的机会,因为我们担心热水会伤着孩子。
不少孩子上小学了,还经常不会自己主动喝水,让父母牵挂,实际上是从小缺少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乐乐所在的幼儿园也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自己接水喝的能力。
幼儿园放弃了以前使用饮水机的做法,改成用带盖子和水龙头开关的小水桶,每天派专人提前来园烧好水,晾温了,再倒到小桶中分给各班供孩子们自己饮用。
这种为了孩子不怕自己麻烦、积极创造条件的做法,非常值得其他幼儿园学习。
3.参与食品制作
引导孩子参与食品制作的准备工作,是孩子体验成为家庭成员的途径之一。
比如,学习制作凉菜、捏饺子、把鸡蛋打碎并且搅拌等。
当别人品尝孩子的劳动成果时,孩子那种喜悦、被肯定的感觉是何等美妙!
孩子通过参与制作,更愿意吃饭,学习接受新的食物。
4.正确对待小食品
小食品不是孩子的真正食品。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对大人来说都眼花缭乱,禁不住产生唾液,孩子当然更挡不住诱惑。
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在饮食中正确定位小食品。
我们不妨把小食品看成外出游玩时的方便加餐,或者小孩子交往的方式之一。
膨化食品对于补充营养是没有好处的,或者说坏处大于好处。
对于成人来说看重的是口感,吃着玩;对于幼儿来说,不仅影响孩子正餐的摄入,长时间咀嚼硬脆的食物会影响孩子口腔皮肤的发育;而且其中的添加剂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饼干、水果、适量的坚果都是很好的小食品。
给孩子吃新鲜水果要比喝水果榨汁、饮料好得多,因为孩子不仅获取了维生素,还吃进了水果纤维,锻炼了肠胃肌肉和消化吸收的能力。
5.学会爱自己
我们可以在孩子4岁以后反复告诉孩子,我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一天吃3顿饭、睡两次觉、吃两次水果、喝6次水、刷牙、洗脸、洗脚或者洗澡。
孩子经常贪玩,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必须反复教会孩子。
估计需要1年的时间或者更长。
从中我们还可以教会孩子“爱自己”的真正含义、“数”的概念、时间的概念等许多功课。
6岁以后上学的孩子,尽管可能存在口味的偏爱等情况,但大都已学会吃各种食物了,也学会了使用各种饮食工具。
但我们不可只停留在这个水平。
不少家庭往往以不影响孩子学习或者考虑安全问题为理由,简单地处理孩子的吃饭问题,或者只是把钱给孩子,让孩子到外面吃馆子,或者让别人代劳,给孩子做饭吃,没有给孩子创造学习做饭的条件和机会。
学习做饭菜,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享受,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们同样应当给予孩子享受生活的权利,就像教4岁的孩子自己接水喝一样。
只是在教孩子学习做饭菜的过程中,仍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样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就要求父母多动动脑筋,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来教会孩子这个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