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营养不良有三大原因

世界各国的老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营养问题,究其原因,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王璐告诉记者,人到老年,身体组成发生了改变,肌肉和矿物质减少,而脂肪含量会逐渐增多。
同时,牙齿脱落,味蕾数量减少,胃肠功能降低。
这些生理变化让老年人在食物的摄取、吸收等方面受到影响。
再加上相当一部分老人在饮食营养方面存在误区,让他们“丧失”了很多获得营养的机会。
王主任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病例: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由于牙齿脱落无法咀嚼,长期每餐只吃一碗蛋羹,认为鸡蛋有营养,吃它就够了。
结果后来身体不适被送到医院,经检查,不仅存在营养不良,还出现了酮症酸中毒。

说到味蕾的变化,赵熙和教授说:“我的口味比我孙女还重,经常一道菜她说咸,我却觉得淡。
”她指出,由于味蕾功能减弱,老人容易在做菜时加更多的油、盐等调料。
调查发现,老人每天的食盐量近9克,大大超出世卫推荐的6克标准。

另外,错误的饮食观念也让很多中国老人营养状况不佳。
“以前生活条件差,总担心吃不饱,营养不良。
现在年纪大了,抵抗力也大不如前,多吃一点肉、蛋等有营养的东西,对身体有好处。
”58岁的上海老人李老伯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营养过剩这回事,“能有个好胃口总比什么都吃不下要好吧。
”另外,李老伯还特别“节约”。
他告诉记者,由于怕发胖,他的女儿在吃肉或鸡时,总会把肥肉和鸡皮扔掉。
“我和老伴看到了,就会把这些皮和肥肉吃掉。
”对此,林旭博士表示,皮、肥肉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极高,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不仅不赞成吃,最好在做菜以前就把这些东西去掉。

行动不便让老人忽视营养。
在采访中,专家们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林旭博士告诉记者,在北京郊区,有不少老人为了图方便,除了早餐,一日两餐经常用白菜饺子来打发。
还有些独居老人由于缺少家人的关怀,饮食往往很简单,有时早上起来就把一天的饭都烧好,中午、晚上吃同样的菜。
王璐主任指出,总是吃单调的饮食,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营养失衡。

相对于中国老人,日本老人的饮食健康意识要好得多。
有一位田村老太太,79岁了,还参加日本舞蹈俱乐部。
她的早餐是一个面包,一杯咖啡;中午则简单地吃一些带有菜肴的饭团;晚上则是米饭加咸菜,或者是自制的煮蔬菜加一条烤鱼。
很多日本老人都懂得多吃青菜、水果,不主张多吃油,而且每天只吃一个鸡蛋。

Processed in 0.04772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