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以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 高血压为主要表现。
临床上又分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病程短,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慢性肾炎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治疗,最后多数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甲族B组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细菌,甲族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扁桃体炎、猩红热以后,蛔菌的抗原与人体内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即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
急性期,在病人血中可查到免疫复合物,用免疫荧光方法可以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查到不规则的颗粒状沉积物。
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这些免疫复合物呈驼峰状沉积在基底膜上。

除链球菌之外,其他细菌或病毒也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例如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肝炎 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及霉菌、原虫等,都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
上述细菌或病毒的抗原成分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即可形成炎症。
其症状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肾炎相似,只是症状较轻。

Processed in 0.048430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