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可以从哪些来源获得胆固醇
人体所需胆固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得,
外源性摄人:饮食中的胆固醇几乎全部来自动物性食物,其中以禽卵和动物的脏器及脑髓中含量最为丰富。
食物中的胆固醇多为游离胆固醇,少量为胆固醇酯。
进食后,食物中的游离胆固醇在小肠腔内与磷脂、胆酸盐结合形成微粒,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后与长链脂肪酸结合形成胆固醇酯。
大部分的胆固醇酯形成乳糜微粒,少量组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
胆固醇酯需在胰胆固醇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胆固醇才能被机体吸收。
食物中的胆固醇大约有40%能够被小肠吸收。
内源性合成:正常情况下,人体所需的胆固醇有一半以上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
内源性胆固醇在肝脏和小肠粘膜由乙酸合成而来,从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辅酶A是合成胆固醇的基质,合成过程受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催化。
生成的胆固醇亦以脂蛋白形式进入血循环。
正常成年人每天约可合成1克左右的胆固醇,几乎机体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胆固醇,肝脏是机体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占合成重量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小肠和皮肤。
目前主张,肥胖症患者进食胆固醇的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对已合并有高脂咖症或高胆固醇血症的肥胖症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建议这类患者最好不要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植物类食物中所含的固醇,由于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反而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肥胖症患者多食豆类和杂粮食品对保持健康的体魄会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