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型淋巴细胞轻度增多,病情稳定,一般不需化疗,以定期观察、对症治疗为主。
对进展型患者症状明显,淋巴结和脾逐渐肿大者,则应予积极化疗。
化学治疗1.单一化疗 ①苯丁酸氮芥为首选药物,效果最好,缓解率50~98%,成人一般剂量为0.08~0.1mg/kg·d,当血象低于正常值时应停用。
须维持治疗者,剂量宜调节在0.04~0.08mg/,直至缓解。
文献也主张应用间歇大剂量苯丁酸氮芥0.4~0.8mg/,连服4天,间歇4~6周,作为诱导缓解,可能较小剂量为佳,但应警惕骨髓毒性反应。
②环磷酰胺与苯丁酸氮芥疗效相仿,常用于苯丙酸氮芥不敏感,病情较重,幼淋巴细胞较多或血小板减少者。
常用剂量1~3mg/,口服或20mg/kg,静注,每2~3周一次。
③氟哒拉滨单磷酸盐,作用机制与干扰腺甙核甙酸代谢有关,对进展型慢淋半数有效,可按25~30mg/,5天,静滴,每间歇4周重复疗程。
④2-氯脱氧腺苷,按0.05~0.2mg/kg·d×7,持续静滴,有效率55%。
⑤脱氧肋间型霉素25%患者有效,对B-慢淋,4mg/m2每周或每2周静注;对顽固性T-慢淋可5~19mg/,3~5天,静注。
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对烷化剂有抗药性者为应用泼尼松的指征,能特异性溶解慢淋淋巴细胞,常用剂量为20~60mg/d,见效后可用间歇维持,每周服2日,40~60mg/d,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
也有主张应用短程泼尼松较多量方案,作为与苯丁酸氮芥的联合治疗。
2.联合化疗 可试采用多发性骨髓瘤M2方案,完全缓解为15%。
Liepmen等应用抗淋巴瘤的cop治疗36例慢淋,完全缓解16例,中数生存期超过2年;CHOP方案治疗C期慢淋患者,有效率也可达50~70%,剂量方法参见有关疾病。
放射治疗 有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考虑采用局部照射,以缓解压迫症状。
Sparr等应用胸腺照射治疗22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
Heilmann应用体外血细胞照射治疗12例,见B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而T淋巴细胞无改变,但需要特殊设备。
放射性32P仅对化疗无效者考虑采用,剂量应小于其他类型白血病,每次1~2mci,每周1~2次。
其他治疗 有低γ球蛋白血症而反复感染者可定期静注丙种球蛋白。
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脾区放射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
淋巴细胞明显积聚增多者,采用淋巴细胞分离可能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