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隆泉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男性,48岁。
因心肌炎后遗症、室性早搏、呈R波在T波上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晕厥。
长期服用胺碘酮疗效不佳。
于1999年3月31日植入美国Medtronic公司Jewel722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第14d,患者因奔跑上楼,感到ICD连续放电,立即心电监测为窦性心动过速,频率为160次/min左右,给予毛花甙丙及安定治疗,心率逐渐下降,血压趋于稳定。
用程控仪询问打印出ICD的工作参数,原先设置是:心室颤动识别间期为320ms,室性心动过速识别间期为400ms,猝发指标为关闭。
放电参数:ICD识别类型为VT,平均间期380ms,放电6次均未获成功,持续2.7min。
识别VT所需的RR间期数目为12/16,感知灵敏度为0.3mV。
放电治疗方式与能量分别为:第1次治疗放电为扫描斜坡式短阵快速刺激抗心动过速起搏,持续发放8次电脉冲,脉冲间期从350ms每次递减10ms,第2次治疗为10J低能量电击转复心律,第3次至第6次均以34J高能量电击,但均无效。
此后ICD停止了工作。
全程心电图均为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左右。
图中5~12这8个从340ms开始,每次递减10ms脉冲为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
无效后,行电击复律,连续5次放电,第1次能量为10J,其后4次均为33J。
因该患者系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未获成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停止工作
图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误识别后误放电治疗的情况
以上资料表明ICD放电治疗是误放电,是将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为室性心动过速所致。
为预防ICD再发生误识别而误放电,采取了两点措施:一是程控调整ICD参数,将VF的识别间期从320ms缩短至300ms,VT的识别间期从400ms缩短至370ms,将猝发指标开启,心率识别平均百分比为81%。
此外,在给患者每天口服胺碘酮0.2g的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25mg.d-1,随访至今,未再发生误识别放电现象。
讨论 ICD误识别是指不是VT或VF的心律被ICD误认为VT或VF,误识别导致误放电治疗。
常见被误识别的心律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等。
Medtronic公司的Jewel7221ICD为单腔热机壳ICD,只有1根置于右心室的电极导线。
为本例患者避免误识别所采取的措施是:重新程控有关的参数,提高识别频率。
如本例识别VF间期从320ms减短至300ms,识别VT间期从400ms减短为370ms;设置猝发指标及调整适当的心率识别百分比。
猝发指标是鉴别快速心率为突然发生抑或逐渐加快的。
若为逐渐加快的心率,则判为窦性心动过速,突然发生的快速心率则判为VT。
所谓心率识别百分比是将达到识别频率前、后各3个心动周期平均值相除所得到的数值,超过此数值即被确认为VT,予以治疗。
这个百分比越大,识别能力越高,误识别、误放电的机会越小。
本例患者ICD发生的误识别系识别频率设置偏低,猝发指标未开启,其功能未被利用所致。
通过此例ICD误识别的发生与纠正,我们体会到,为使单腔ICD正常工作,准确程控其工作参数和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章隆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