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

【分类号】4071048609

【标题】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防治方案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日期】860525

【实施日期】860525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妇幼卫生与保健 保健

【文号】

【名称】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

【题注】

前言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以7—24个月为高发年龄组,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必须积极防治。
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提出以下防治方案。

一、预 防

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与合理喂养的必要性,普及防治营养性贫血的知识。

注意母亲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及合理膳食,防止铁和其它营养素缺乏。

饮食安排

1.提倡母乳喂养。

2.足月儿在第4个月后,低体重儿在第2个月后应加维生素C及含铁较多的菜汤及水果汁。

3.4个月内小儿尽量不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以免影响人乳中铁吸收。

4.5~6个月后可在粥内、米糊内加蛋黄、鱼泥、肝泥、肉末等含铁较多并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予,每日1~2次。
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绿色蔬菜泥、菜末、水果泥等。

5.4个月后根据小儿具体情况,酌情选用铁强化食品。

6.养成小儿良好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尽量供给富有铁质、维生素C的食品及动物性食物。

每日摄入的铁包括在食物中所含的铁,每公斤体重以1毫克为宜,每日总量不超过15毫克。

二、诊 断

主要实验室指标

1.血红蛋白低于110g/L。
测定血红蛋白方法:将左手无名指端常规消毒、压紧指端,用刺血针穿皮,去掉第一滴血后,待血自然流出时按规定采取血样。
检测所用试管必须无水干燥,每人1只。
如用耳垂血,须先使耳垂温暖后方可按上法取血样。
检测要求:用氟化高铁法,血样用72型或721型分光光度计检测。
应定期核查并制备标准曲线。

2.作红细胞计数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注意有无小细胞低色性质。

3.有实验室设备的单位,可另加测定血清铁、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及血清铁蛋白以了解缺铁情况。

4.贫血程度分类:

轻度:血红蛋白90~110g/L。

中度:血红蛋白60~g/L

重度:血红蛋白3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

辅助诊断

1.有明确缺铁的病史

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有严重贫血。

早产儿或双胎儿。

生长发育速度快。

营养中铁摄入量不足。

有慢性感染。

2.临床表现

面色、眼结合膜、口唇及甲床苍白。

长期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或易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

对各级儿童保健机构的不同要求

1.村、乡一级:原则上按以上要求测定血红蛋白。
如条件不具备,可用沙利氏计测定血红蛋白,但必须用统一标准管,并用氰化高铁法作出矫正的标准曲线判定读数。
作红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

2.县一级:除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指标外,可用血清铁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指标。

检查对象

1.贫血监测:对每1个婴儿,可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进行系统观察,在7~12月及18~24月龄时,各查1次血红蛋白,以便早期发现贫血、早期治疗,对所发现的贫血患儿应及时采取措施,定期监测,观察效果。

2.抽样调查:为摸清本地区小儿贫血情况,可作抽样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年龄分组:4月~,7月~,1岁~,2岁~,3岁~,4~7岁,最好每组不少于100人,可按人口及各地区不同情况抽查1个乡或几个乡或地段,但一定要有代表性。

三、治 疗

分级治疗:

1.轻度贫血:一般可在村一级治疗。

2.轻度及中度贫血:在村一级治疗无好转者转乡卫生院治疗。

3.重度及极重度贫血:一般在县以上医疗单位治疗。

治疗方法

1.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者先调正饮食,1月后复查血红蛋白,无好转再服铁剂。

2.血红蛋白在90g/L以下者可用铁剂治疗。

铁剂治疗

1.2.5%硫酸亚铁合剂:4岁以下小儿1毫升/千克体重/日,分3次口服。

2.硫酸亚铁片剂:

4岁以下小儿每次服半片,每日服两次。

4岁以上小儿每次服1片,每日服两次

10%枸橼酸铁铵1毫升/千克/体重/日,分3次口服。

其它治疗

1.维生素C:每日300毫克与铁剂同服以促进铁的吸收。

2.同时治疗其它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肠寄生虫等。

疗效观察

1.每隔4周复查血红蛋白1次,至110g/L以上后再继续治疗8周。

2.治疗后血红蛋白增高10g/L,以上可继续治疗观察,增高20g/L以上可肯定为缺铁性贫血。

3.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不增高,应将患儿转上级医疗保健单位查明病因,明确诊断。

Processed in 0.054968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