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当人体紧张、忧虑、疲劳,或受饮食不当、暴饮暴食以及某些药物的刺激,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功能失常,胃酸分泌增多,胃蠕动加强。
在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胃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产生溃疡面,因而有疼痛,吐酸等症状出现。

胃肠粘膜发生溃疡后,其伤口不像皮肤伤口那么容易愈合。
因此,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就断断续续,迁延难愈。
溃疡病的疼痛分为早发性疼痛和迟发性疼痛两种。
早发性疼痛是胃溃疡的特征,在进食后0.5-1.5小时现,持续1-2个小时后消失,在下次进食之后又再次出现。
迟发性疼痛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特征,在进食后2-4小时才出现,并且分为“夜间痛”和“饥饿性疼痛”。
饥饿性疼痛是指一饿即痛,夜间痛则指晚饭入睡之后又被痛醒。
这两种疼痛都可以在进食之后减轻消失。

溃疡病的治疗,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并且克服紧张,劳累等诱因,调整生活规律。
可服用补脾益胃的黄芪建中汤来治疗。
另外,可用乌贼骨85克,浙贝或熟大黄15克,生甘草5克,研成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6克。
还可用白及,煅牡蛎各120克,生甘草60克,茯苓皮30克,研成细末后用蜂蜜调匀,做成药丸。
每次服10克,每天服3次。

溃疡病还可用按摩点穴法来治疗,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医生在其背部脊柱两侧及两胁部推擦,使局部皮肤红热。
然后轻柔地点按膀胱经线上的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穴,以及胁部肝经的期门、章门等穴,以达到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
再让病人仰卧,以手掌在胃脘部及整个腹部做环摩法及由上而下的推擦法。
再轻点中脘,气海,天枢穴。
然后点按肢体上的足三里,内关穴,以活血开郁。
而点按手三里,梁丘穴则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耳穴治疗则可以取胃、十二指肠,皮质下,脾,交感,神门等穴,用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按压,每周一次。

Processed in 0.05914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