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

【概述】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
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早期,一般妊娠3月后逐渐消失。
本病属妊娠病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妊娠剧吐。

【病因病理】

发生恶阻的主要病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常见的原因有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和胃阴不足。

1.脾胃虚弱 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上逆,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而致恶阻。

2.肝胃不和 恚怒伤肝,肝木犯胃,胃失和降,冲气上逆。

3.胃阴不足 恶阻日久,耗伤胃阴,升降失司,冲气上逆。

【诊断要点】

1.本病之诊断,首先应根据病史、症状及有关检查确诊为有孕。
孕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懈怠、嗜食酸味等症者,则为恶阻。

2.妊娠恶阻需与葡萄胎、妊娠合并肝炎等鉴别。

如恶阻严重并见红,尿HCG升高,可结合B超排除葡萄胎。

恶阻严重,并有肝区胀痛,可测肝功能与肝炎相鉴别,或有可能妊娠合并肝炎。

3.如恶阻严重,持续不愈,血压增高,可发展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则需住院治疗,或终止妊娠。

【辩证分型】

1.脾胃虚弱 恶心呕吐清水,口淡乏味,头晕纳呆,肢软乏力,神疲思睡。
舌淡,苔白润,脉细滑无力。

2.肝胃不和 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纳果日苦,胸闷暧气,心烦头胀,胸满胁胀,溲赤便秘。
苔微黄,舌质红,脉弦滑。

3.胃阴不足 呕吐日久,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热赤,心烦胃嘈,双目无神,四肢乏力。
苔薄黄、干、有裂纹或花剥,舌质红,脉细滑。

【分型治疗】

1.脾胃虚弱治法:健脾和胃、顺气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12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甘草6克 姜半夏6克 陈皮6克 广木香6克 砂壳3克姜竹茹12克加减。
胃寒者,加吴茱萸3克、煨姜2片、苏梗9克;大便溏薄者,加炮姜9克、淮山药10克、焦六曲9克;泛恶厌油腻者,加炒山楂9克、焦谷芽12克、藿梗9克;腰酸者,加杜仲10克、川断10克;

阴道出血者,加仙鹤草15克、旱莲草12克。

2. 肝胃不和治法:平肝和胃,顺气降逆。

方药:苏叶黄连汤加味。

苏叶9克 黄连1.5克 姜半夏9克 陈皮6克 姜竹茹9克 批把叶9克乌梅10枚代代花3克。

加减:头晕心烦者,加黄芩10克、芦根15克、潼蒺藜10克、香橼皮9克;心烦头胀甚者,加黄芩9克、山栀9克、菊花6克、砂壳6克;溲赤便秘者,加瓜蒌仁9克、麦冬9克、芦根10克;纳呆者,加砂仁3克、木香6克、淡吴萸3克;腹痛者,加川??子9克、杜仲9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5克。

3.胃阴不足治法:养阴和胃,清热止呕。

方药:增液汤合苏叶黄连汤加味。

太子参12克 玄参9克 麦冬9克 鲜生地12克 苏叶梗9克 黄连3克 石斛12克北沙参9克 生甘草6克 五味子5克加减:心烦恶心者,加芦根15克、姜竹茹9克;

神疲倦怠,精神萎靡者,加西洋参10克,煎汤代茶,频频含服;伴呕吐甚者,服药前者尖上先滴数滴鲜姜汁,紧接服参茶;因呕吐不能进食,导致气阴两虚,也可用吉林人参3克,与西洋参同时煎煮,少量频服,加强益气功能,促进气阴恢复。

【中成药】

1.沙棘冲剂 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

2.香砂六君子丸 每日2次,每次6~9克,吞服。
用于脾胃虚弱呕吐。

【简便方】

1.黄芩10克、枸杞子50克,置带盖瓷缸内,以沸水冲之,待温时频饮之,饮后再以上法冲服,以愈为度。

2.乌梅10克、生姜3片,煎水饮服。

3.大枣10克、甘草10克,用开水250毫升浸泡,30分钟后取汁频频呷下。

4.蒸气法 鲜芫荽50克,加苏叶3克、藿香3克、陈皮6克,放入水

【其它疗法】

1.针刺中脘、关元穴。

2.耳穴埋藏 选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为主穴,肾、隔为配穴。
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4厘米×0.4厘米胶布中心,贴于上述穴位,稍加压力,使局部有胀痛。
2~3日换王不留行籽1次,4次为一疗程。
每天按压王不留行籽数次,以胀痛为度。

【注意事项】

1.本病之特征为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或食入即吐。
因此要确定恶阻,首先必须确诊有孕。

2.本病严重者呕吐频繁,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应给予输液,如出现尿酮阳性应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3.恶阻者食之易吐,故服药必须少量多次或煎汤代茶,慢慢温服。

4.素有胃病者,往往恶阻会较严重,必须注意保养胃气,饮食宜软而清淡,易于消化。

5.如妊娠合并肝炎,或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应作相应治疗。

Processed in 0.053233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