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痛

【概述】

妊娠期间以小腹疼痛为主症者,称为妊娠腹痛。

又称“胞阻”。
本病指妊娠期间由于胞脉失养或阻滞引起的腹痛,可发生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
本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如果耽误治疗,腹痛增剧,甚或引起流产或早产。
本病属妊娠病。

【病因病理】

1.气血虚弱 素体气血虚弱,孕后血聚养胎,气血更弱,胞脉失养而致。

2.阳气虚寒 素体阳虚,孕后阳气更虚,胞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滞而腹痛。

3.肝郁气滞 素性忧郁,怀孕后抑郁不解,肝失疏泄汽血失和,胞脉阻滞而致腹痛。

【诊断要点】

1.根据妊娠后发生小腹疼痛为主症,是由胞脉失养或阻滞而引起的腹痛,是与妊娠有关的病证淇腹痛特点是腹软而不拒按,无阴道流血症状。

2.与宫外孕、流产、卵巢囊肿扭转、急性阑尾炎等所致腹痛进行鉴别。

宫外孕: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史,其腹痛常拒按,如果输卵管妊娠破裂,有内脏撕裂痛,伴疼痛性休克,内出血多时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
查血β-HCG和B超可辅助诊断。
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结血液,提示内出血存在。

流产:早孕流产之腹痛,伴腰酸和阴道流血,可作B超和查妊娠试验,了解胎儿情况。

卵巢囊肿扭转:其腹痛一侧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妇检和B超提示一侧附件有囊肿存在,其扭转部位有压痛,子宫内无孕囊存在,无停经史。
尿妊娠试验阴性。

急性阑尾炎:有发热和转移性腹痛,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
无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阴性,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上超检

查提示子宫内无孕囊存在,阑尾区有炎症表现。

【辩证分型】

1.气血虚弱 孕后小腹隐痛、头昏目花,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舌质淡,脉细弱而滑。

2.阳气虚寒 孕后小腹冷痛或绵绵隐痛,畏寒喜暖,面色皖白,大便溏薄。
苔薄白,去谈,脉细沉而滑。

3.肝郁气滞 孕后小腹胀痛,胸胁闷胀,急躁易怒。
苔薄,脉弦滑。

【分型治疗】

1.气血虚弱治法质气养血止痛。

方药:八珍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党参12克 黄芪12克 白术10克 茯苓9克 当归9克 大白芍15克 菟丝子12克 制首乌10克 川??子10克 阿胶9克

2.阳气虚寒治法:温阳暖宫止痛。

方药:胶艾四物汤加减。

阿胶9克艾叶6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大白芍15克 补骨脂10克 杜仲10克炮姜9克 菟丝子12克

3.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6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白术10克黄芩9克 苏梗9克 川楝子10克 熟地10克佛手片9克 杜仲10克 川断10克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中气虚弱者。

2.大全大补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气血虚弱者。

3.逍遥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气郁结者。

4.艾附暖宫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阳气虚寒者。

【简便方】

1.当归9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用于气血虚弱者。

2.川楝子12克、延胡索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用于气滞腹痛。

3.炒白芍15克、炙甘草6克、阿胶6克,煎服。
用于血虚腹痛。
如兼寒证,下腹冷痛喜暖者,加文叶9克,煎服。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有妊娠腹痛者,首先要排除流产、宫外孕、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扭转、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以免延误病情,影响母子安危。

2.根据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故对妊娠腹痛的治疗,也应采用止痛与安胎并举,不可妄用戟伐胎儿的止痛药,如红花、三棱、枳实等。

3.妊娠腹痛治疗后腹痛不减轻者,应引起重视,慎防发展为流产,需作必要的检查,同时增加安胎药的使用。

Processed in 0.05389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