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脓肿包括根尖脓肿和化脓性齿龈炎。
是指发生于牙龈或牙床上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中医学称之为“牙痛”、‘牙疔”。
凡生于两侧牙龈部的称为牙痛,而生于门齿牙龈部的称为“牙疔”。
未病先防
注意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食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勤漱口,就能清除口齿之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和牙齿的卫生,使之不龋。
若发现齿龋,应及早治疗。
如不及时治疗,龋深时,细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直接通过穿髓孔感染牙髓,而引起根尖部及牙周组织的炎性病症。
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不被跌碰伤,因急剧的外力如跌倒,碰撞等,加于牙上,常成为根尖周围炎的病因。
若已被跌碰伤门齿者。
应及早造口腔科医生治疗。
则可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
节饮食
平素宜节制饮食,切勿暴饮暴食,匆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以防辛热,食滞胃肠,使胃腑积热蕴蒸上攻口齿而发为本病。
叩齿
葛洪《抱朴子》)一书指出:“牢齿之法,晨起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四要·慎动》也说“齿者,骨之标也,齿宜数叩,叩则不龋”。
说明晨时叩齿有健齿坚齿的作用。
叩齿还可促进唾液分泌物增加,辅助脾胃消化,可以减少食滞、胃肠无积热,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
牙痛、牙疔一般预后良好。
若治疗失当或延误治疗,以致邪毒入里,损及骨质,久则骨质被腐蚀而形成漏管。
一旦形成漏管,则可以管内长期流出脓汁,甚致有死骨排出,成为牙漏。
中医治疗
红肿初期,高肿焮红,坚硬疼痛者,治宜散风清热解毒。
方药:桑叶9克、菊花6克、紫花地丁15克、竹叶3克、生石膏30克、生山栀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连翘30克、赤芍9克、芦根15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12克、元明粉6克。
针灸治疗
可针合谷、下关、平安等穴位,耳针:上下颌、神门、交感。
西医疗法
首应采取开放引流,排脓可以立即止痛。
同时配合消炎止痛,如抗菌素类的使用,可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须注意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