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征2005-12-1313:19:20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6月第5卷第12期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对20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激素治疗同时加用中药治疗。
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另设1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3%、12.7%和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6.7%和60%of controled group with western medicine alone和西医组。
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13岁,平均9岁;病程短于1年14例,1~3年4例,长于3年2例。
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13岁,平均8.5岁;病程短于1年11例,1~3年3例,长于3年1例。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诊断标准 首次激素治疗半年至1年内复发的肾病;激素依赖型,即激素减至一定剂量即复发的肾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强的松1.5~2mg·kg-1·d-1,按正规疗法治疗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加用中药治疗。
脾虚水湿型,治宜益气健脾利水,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减:黄芪9~15g,白术3~15g,茯苓15~30g,猪苓10~15g,防己3~9g,泽泻9~12g,党参9~15g,赤小豆15~30g,大腹皮10~15g。
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实脾利水,方用真武汤合温肾利水方:茯苓9~12g,白术9~12g,附子3~6g,生姜皮3~5g,桂枝3~6g,泽泻9~12g,党参9~15g,车前子15~30g,仙茅10~15g,仙灵脾10~15g。
阴虚湿热型,治宜滋阴清热利湿,方用六味地黄汤合猪苓汤:黄芪9~15g,山药15~30g,地黄10~15g,丹皮6~10g,旱莲草15~30g,猪苓9~12g,泽泻9~12g,益母草15~30g,知母6~9g,薏仁根15~30g。
脾肾气血两虚型,治宜温补脾肾,益气益血,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党参10~15g,黄芪15~30g,白术10~15g,山药15~30g,山萸肉6~10g,茯苓9~15g,熟地9~15g,当归10~15g,杜仲9~12g,巴戟天9~12g,肉苁蓉9~15g。
肺脾气虚型,治宜健脾固卫。
方用玉屏风散合异功散加减:党参9~15g,白术3~9g,茯苓9~15g,甘草3~6g,薏苡仁9~20g,桔梗3~6g,山药15~30g,扁豆10~15g,莲子肉9~15g,砂仁1.5~3.0g,大枣3~10枚,黄芪9~15g,防风3~9g,陈皮6~10g [1]。
1.3观察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的变化。
1.4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持续阴性,24h尿蛋白
1.5统计学方法 观察结果以表示。
统计分析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3%和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和60%
2.2两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及胆固醇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检验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出现显著柯兴貌4例,较重高血压1例,15例中有一种或多种激素不良反应者10例,发生率达7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小儿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其病程长,易反复,病情缠绵,发作频繁,有的对激素耐药。
强的松具有抗炎、稳定溶酶体,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及减少蛋白尿的漏出,仍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
但长期使用激素,可诱发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小儿生长发育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且激素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和疗程长短呈正相关,尤其是激素可使机体免疫机能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出现易感染,且 反复感染是导致肾病复发的最常见的主要诱因。
为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激素应用不同阶段,辨证灵活使用中药治疗,旨在减轻和避免激素的副作用,减少激素的依赖和病情的复发,起到稳定病情,顺利递减激素的满意效果,从而达到控制反跳,防止复发,提高缓解率。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六味地黄丸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肾病缓解[2]。
现代药理研究:温肾补气的中药具有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作用。
有利于增强肾功能恢复。
补脾可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小儿常用异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