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跃红 王绍萍2005-12-1313:22:25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年12月第1卷第12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40例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止血、扩血管、能量合剂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分期以止血、活血化瘀、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等中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0%,对照组分别为35%、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视野、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1~73岁,平均60.5岁。
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
2组均为单眼发病,病程最短1日,最长15日。
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闭塞6例,颞上支静脉闭塞20例,颞下支静脉闭塞9例,其他支闭塞5例。
合并高血压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高脂血症8例,2型糖尿病5例;血粘稠度增高7例,正常为5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早期病例即出血1周以内,予安络血、维生素C等止血剂。
中晚期病例即出血1周以后,用维脑路通25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维生素C2g、肌苷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同时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E等治疗。
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及汤剂。
中药制剂:早期病例口服血竭胶囊,每次2g,每日3次。
中晚期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加 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
中药汤剂:早期治宜止血为主。
予生蒲黄汤加减:生蒲黄24g,墨旱莲24g,丹参15g,牡丹皮12g,荆芥炭12g,郁金15g,生地黄12g,川芎6g。
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中期以活血为主。
此时眼底无活动性出血,出血灶不再增加或扩大。
予血府逐瘀汤加减:牛膝12g,桃仁1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药10g,生地黄12g,枳壳10g,柴胡10g,桔梗6g,甘草3g。
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后期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此时眼底出血灶开始缩小。
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药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丹参20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2g,昆布12g,龟板10g,鳖甲10g,枸杞子15g,菊花12g。
日1剂,水煎服。
本阶段疗程据眼底出血程度之轻重,出血量之多少,可延续3个月甚至更长。
1.3疗程 治疗最短1个疗程,最长为5个疗程,平均为3个疗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1.5疗效判定标准 [1] 痊愈: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视力显著提高5行以上或恢复原有水平,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循环状态改善。
显效: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提高3~5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循环状态部分改善。
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视力提高1~2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循环状态有所改善。
无效:视网膜出血吸收不明显,视力无明显提高或减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循环状态无明显改善,或有并发症发生。
2结果
2组疗效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 例
3讨论
眼底出血是以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或其分支发生闭塞所致视网膜静脉血流障碍或中断,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是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以急性发病,视功能损害严重,视网膜上大片状火焰灶、放射状出血及渗出为特征,属于中医眼科暴盲范畴。
西医治疗多采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粘度药及能量合剂,维生素辅助治疗以溶解血栓,疏通静脉管腔。
中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血不循经,瘀血阻络。
因此,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止血、活血化瘀类中药。
国产血竭性温平,味甘咸,入血归心、肝、肾经,具有收敛止血,补气益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葛根味甘辛,性平,具有解诸毒,开腠理等作用。
葛根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 [2],改善血流变和视网膜循环等作用 [3]。
生蒲黄汤中生蒲黄、墨旱莲、生地黄、牡丹皮、荆芥炭以凉血止血。
但此时若只止血而不散血,则瘀血滞留眼底,日后难以吸收。
方中丹参、郁金、川芎为行血散血之品,与止血中药配合共获止血散瘀之功效。
出血停止后,以活血为主,血府逐瘀汤由活血祛瘀之桃仁、川芎、赤芍药、牛膝为 主药,辅以柴胡、枳壳、桔梗疏肝理气,更佐生地黄、当归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
通窍活血汤除祛瘀之效外,尚有通络之功,促进瘀血吸收比血府逐瘀汤强,随病情稳定而逐步加入昆布、海藻、鳖甲、龟板、枸杞子、菊花软坚散结,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活血化瘀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纤维蛋白原,降低血粘度,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相互协调,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赵福玉.蝮蛇抗栓酶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492.
2谷万辛,腾岩,卜秀荣,等.葛根素治疗视网膜阻塞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1,9:143-144.
3程重高,李宏伟,徐理纳.葛根素对金黄地鼠脑循环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91,71:516-517.4李家增,贺石林.血栓形成与临床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88-597.
作者单位: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