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晋《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小探

关键词:《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明代 王象晋 文献研究

王象晋,字康侯,又字荩臣或子进,号康宇,新城人。
生于明代嘉靖辛酉六月初八日,卒于清代顺治癸巳十月初五日,享年93岁。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系新城王氏第六世孙,父亲王之垣为万历间户部尚书,兄王象乾为天启间兵部尚书。
王家至此,已四世官至尚书。
故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为王氏牌坊题额“四世宫保”,以志官显绩高。
王象晋为明代万历甲申年举人,万历丙午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
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任之处均有政绩。
晚年他谢官家居,闭户著书。
王象晋学识广博,对中医药学颇有研究,且造诣较深。
据考他一生著述颇多,计有30余种书籍,但多因朝更代易,毁于兵燹。
据《王氏世谱》记载:王象晋的医学著作有《保世药石》、《卫生铃铎》、《神应心书》、《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以及《二如堂群芳谱》,但只有后两种流传于世,前三种均已亡佚,殊为可惜。

《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共四卷,装为三册,第一、二、四卷为手抄本,第三卷为梓印本。
书的成书年代和经过,作者在三版自序中说:“初梓于万历甲寅,……再梓于崇祯己已。
”目的是对初版作进一步修订,“剖刊论类,次第卷帙,庶几批阅为便”,“逮壬午季冬,吾桓忽遭焚掠,旧版沦为灰烬,……于是穷搜旧本,类附新知,两阅岁善”。
可见,原书已被战火吞噬,这次订补,不但恢复了原书旧貌,而且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于崇祯十七年告成。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版本。
此书前后历30余寒暑,三梓而成,可谓难矣哉!无怪作者也深有感慨,并在本书名前冠以“三补”了。

此方书分为30门,收方800有余,有经方、验方、单方等,治疗范围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同时,还有对病理、药理等的阐述。
书虽冠以简便验方,其实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临床专著。
如王象晋对病因病机的阐述,提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痢清白,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对《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作了进一步阐发。
可见王象晋对临床实践是颇为留意的,认识到了实践和理论统一的重要性;理论是从临床上“升华”而来的,它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那么,临床实践同样能验证有关理论。
他在用药上主张:春加川芎,夏加黄芩,秋加茯苓,冬加干姜;“升降沉浮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
四季用药,确有道理,古即有训,如冬麻夏葛。
因为不同的季节,对人体的影响和产生的病邪都有所差异,即使同一病证,用药自然也应有所不同,这属运气学说的范畴。
至于药物属性,属升降浮沉者,当然要“顺之”而用,如麻黄主散寒解表,则用来发汗,旋复花性沉降,则用来镇逆气等;属寒热温凉者,亦当“逆之”而用,如热性药用来疗寒疾,寒性药用来消除热病即是。
王象晋此说,确是精准,使人用药能识其纲纪。
他对药物的炮制,亦十分重视,以为这样更能发挥药效,而纠正其“弊”。
“病在头面及皮肤者,须酒炒;心下脐上者,须酒洗之;病在下者,生用;寒药须酒浸曝干,恐伤胃也。
”这些论述,确有一定价值。

王象晋对前贤的方剂能探精索微,钩沉致远,运用自如。
如他对四物汤分析:四物汤虽养血活血有功,而男女通用。
盖女子以血为主,以气为本,气顺则血活,气滞则血死,故欲治血,当先理气;男子以精为主,而血为之本,血盛则精强,血衰则精惫,故欲益精,当先补血。
女子宜加重川芎;男子宜重用熟地。
补虚去疾,莫善于此。
与四君子合为八珍汤,八珍加芪、桂为十全大补汤,用黄芪以实腠理,用肉桂以温寒水,各得深意,在于斟酌用之也。
说明了处方用药不但要辨证,还要把握药理,不能盲目地照搬“古方”、“验方”。
在治郁门中,还谈及气、血、痰三证多兼有郁。
或郁久生病,或病久成郁。
虽补气用四君,养血用四物,化痰用二陈,但临证之时,尚需佐以开郁之品,才易奏效。
王象晋的这些观点,既师承古贤,而又不泥于古,其中多有己见。
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体现王象晋医学思想的著作,现存的主要是《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
纵观全书,有简、便、验、廉的特点。
他为何耗尽三十年精力与时间,编著此书呢?王氏在自序中作了表白:“惊世态之异日,悼疾病之踪承,安得邑置一仓公,家延一越人,……拯万物于困泥。
使环海熙熙,脱烦恼而登人寿。
”王象晋生活的晚明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百孔千疮、风雨飘摇时期,人民群众饱经战乱,流离失所,贫病交加,他正是深感于当时的缺医少药之苦,才写出了这部实用的方书。
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医学财富。

滨州市中心血站郭洪涛

Processed in 0.061571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