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次公医案》中虫类药应用举隅

关键词:《章次公医案》虫类中药 痹症 头风痛 肿胀 小儿惊风

章成之先生,字次公。
江苏镇江人。
早年攻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亲炙于丁甘仁、曹颖甫诸先生。
在沪从事诊务,先后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学校等处任教,对培养中医药人才作出贡献。
建国后,曾在上海市卫生局直属中医门诊所应诊,其后应聘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
先生曾编著《药物学》四卷、《诊余抄》一集及医学论著数十篇,发表于多种医学杂志。
《章次公医案》一书,由其学生整理而成。

《章次公医案》共收集医案723则,包括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临床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病证,其中多数是1940年前后的医案。
章氏师古不泥古,善于吸取各家学验之长,乐用古代和现代医学之理论和经验。
他对热性病和慢性杂病及妇科调经方面都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临证中擅长应用虫类药,疗效十分显著。
现将此书载述之虫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选介于下。

痹证

痹证是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关节肿大等症。
其发病原因,正如《类证治裁》所说:“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痹证治宜祛风,散寒,利湿,参以治血。
章先生方治用药,常取蜈蚣、全蝎、地鳖虫、蕲蛇等虫类药以助疗效。
如治痹证病案中载述:宋某。
背部疼痛,右髋关节强直已有七年。
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踝关节浮肿,梅季更甚。
西医诊断为风湿样脊椎炎、髋关节炎。
初诊服用大活络丹,亦无显效。
二诊药用:蕲蛇、露蜂房、大蜈蚣、全蝎、三七、仙茅、全当归、桑寄生、生白术、甘草。
上药共研,为丸。
方中蕲蛇祛风通络,透骨搜风,可治风湿痹痛等症。
据章先生临床经验,蕲蛇治风湿痛在腰部者最佳。
蜈蚣、全蝎走窜以祛风通络,其中全蝎有良好的止痛功能,治风湿病疗效卓著。
露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散肿止痛之功。
方中4味虫类药以祛风通络,散肿止痛。
此外,当归甘温而润,活血止痛,辛香善于行走,与祛风湿药配伍,可治风湿痹痛。
白术燥湿,《医学启源》认为有“除湿益燥,和中益气……”之效能。
三七活血行瘀,尤长于止痛。
仙茅一药,《本草正义》认为:“乃补阳温肾之专药,故亦兼能祛除寒湿……。
”而桑寄生具有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功效。
甘草甘以缓急,缓和药性。
患者药后背痛、踝肿大为减退。
原方续服。
从上可见《章次公医案》治疗痹证之用药特色。

头风痛

头位于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和主一身之阳的督脉亦均上至头部,所谓“头为诸阳之会”。
对于头痛看法,诸家不一。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李东垣认为:“巅顶之上,惟风可到。
”丹溪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
”朱肱认为:“三阳有头痛,三阴则无。
”而《杂病证治准绳》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
”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前人认为头风痛由外邪从风府入脑,郁而为痛,或风淫火郁。
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徐灵胎评为:“头风之疾,轻者易愈,其重者风毒上攻,络血横逆,重则厥冒,久则伤目,必重剂并外治诸法,方能有效。
”在案中叶氏采用虫蚁一类药入血中搜逐,攻通邪结。
章次公继承发扬了叶天士等善用虫类药的宝贵经验。
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大剂量虫类药治疗头风痛。
如治头痛案例中,王某。
头痛达十年之久,作辍无常,痛剧则呕吐频作,彻夜不寐,痛苦不可名状。
在治则上,章先生认为治风当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古有明训,但追风通络之品,仍不可少。
药用炮附块、全当归、大川芎、甘枸杞、明天麻、藁本、大蜈蚣、炙全蝎、制半夏、绵黄芪、炒枣仁、茯苓、生白术。
上药共研细末,1日3次,每次3克,饭后服。
此方服两料,即告痊愈。
据上案分析,病人头痛已久,气滞血瘀、络脉受阻,故治宜活血化瘀,佐以通络止痛。
方中附子温热,其性善走,能祛除寒湿而止痛。
当归、川芎活血、祛脉络之瘀闭,蜈蚣祛风通络,息肝风。
全蝎祛风通络,镇痉止痛,二味虫类药均有较强的搜风剔邪作用。
黄芪、白术益气补脾以升阳,藁本升散,善达巅顶,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枣仁、枸杞滋养心肝,天麻息风通络止痛,佐半夏、茯苓以化痰湿。
从该书治头痛病案中可见,凡属于气滞血瘀型头痛,章先生在方中必选用虫药,最常用的虫类药为蜈蚣、全蝎、僵蚕。
在《章次公医案》中,治疗头痛用虫类药为主的方剂,占33%。

肿胀

先生继承发扬了仲景、杨?
、叶天士等医家应用虫类药治病的经验。
根据患者病证,结合个人临床心得,立方遣药。
他往往选用以虫类药为主,配伍其他药物,治疗腹部水胀病证。
如在肿胀案例中,先生治邵某女患者。
在南京诊断为慢性肝炎。
求诊时以腹部胀满,肝区隐隐作痛为苦,胃纳尚佳,但大便不畅,小溲短少,而经常头晕欲仆,舌淡,脉弦细。
先生针对正虚邪实,采用攻补兼施之法。
立法为消肿通络,补益肝肾。
方用地鳖虫、蜣螂攻坚散结。
蝼蛄、将军干行水通便。
配合五灵脂、广郁金、姜黄、三七、当归、山甲祛瘀止痛,黑丑泻水消肿。
地龙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可清热通络利尿。
再用黄芪、枸杞、五味、鳖甲等益气、补肝肾、软坚。
全方共奏祛瘀散结,行水止痛,补益肝肾之效。
全方20味药,其中虫类药占有5味,先生治疗这类病证,一般常用虫药有地鳖虫、地龙、蜣螂虫、蝼蛄、将军干、干蟾皮等。

小儿惊风

小儿惊厥,为儿科常见症状,中医称为惊风。
临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为主要特征。
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
急性热病,如小儿肺炎、乙型脑炎,或持续高热不退等均可出现惊风。
一般以急惊风为多见,即刘完素所谓“热甚而风生”。
章先生选择虫类药为主治小儿惊风颇具特色。
如案例中,陈某,惊厥,头向后倾,右腿屈伸不利,两手时时抽搐,瞳孔反应消失。
西医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注射链霉素五十瓶无效,预后堪虑。
先生用炮附块、党参、白术、云苓、僵蚕、蝎尾、天麻、远志、清炙草。
此案用虫药僵蚕,既能平息内风以解痉,又能祛除外风以散风热,具有化痰散结效能,配蝎尾、天麻以平肝息风而止抽搐。
蝎尾息风力强,有显著镇痉功效,《中药大辞典》认为“观古方多用蝎尾,盖以此虫之力,全在于尾……”,且有较强解毒作用。
方中用附块配伍党参、白术、清炙草,功能益气温脾,茯苓、远志养心安神。
章先生治疗小儿惊风,常用虫药为地龙、僵蚕、蝎尾。
这对当今治疗小儿惊风,有一定启迪作用。

总之,《章次公医案》中较广泛地应用虫类药治疗多种病证,如治中风,用僵蚕、蝎尾息风通络;治咳嗽,用地龙清热解痉;治胃脘痛,用九香虫理气止痛;治痿证,用蜘蛛、地鳖虫、地龙活血祛瘀止痛;治肿胀,用蟋蟀、蝼蛄通便利水。
治痛经,用全蝎止痛。
治月经不调,用地鳖虫、虻虫消瘀散结,或用大黄虫丸等等。

综上所述,章次公先生在虫类药应用上,继承和发展了前贤的宝贵经验,如仲景用大黄虫丸治干血;孙思邈《千金要方》用虫、虻虫、水蛭治疗跌打损作,腹中瘀血;杨?
《杨氏家藏方》用全蝎治泄泻,地龙治风湿,用白花蛇头、乌蛇头、蜈蚣、僵蚕、全蝎治中风等,并结合个人的诊治心得,故疗效卓著。
先生应用虫类药治病的经验,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亚芬 李琴

Processed in 0.05208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