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氏祖籍乌伤,先祖于唐末时随钱镠为军官,子孙乃移居至肖山南乡。
楼氏本系名门望族,始从戎,继习儒,复由儒而医,迄明代洪武时之楼英则医名更甚,遂为世医。
楼文隽,字元英,号澄斋。
性纯孝端悫,闻义勇为,平居巍冠博带,不以时饰。
好读博闻,其居处也,明轩几净,左右图书,凡经传达室、子史、天文、地理、历律、阴阳、医药等,靡不精通。
故亦时以医药济乡民,非为谋利也。
楼寿高,字云齐,号南山。
好读书,专心于教子。
长子齐贤,字思可,元贞间登进士第,通经、史、医、卜之学;五子友贤,亦有贤名。
楼友贤,后更名泳,字信可,号仙岩耕云叟,与杨维祯同游胡思梅之门。
喜《易》,善为诗,又常与朱丹溪议论《内经》之旨,故晚年究心医学,乐善好施,尝语诸子曰:“若贫而好善,惟授徒可以种德,惟针灸可以活人。
”
楼英,一名爽,字全善,号全斋。
友贤之次子。
少嗜书,于道学早有所闻,曾专心于经史、天文、地理,后则邃于医学。
洪武时,临淮丞孟恪向朱元璋举荐,乃召至金陵,因治病奇效,欲留侍为太医,英乃以“老”辞,获重赏而归,隐于仙岩洞,细勘东垣、丹溪不传之秘,揣摩有得。
积三十余年之功力,编成《医学纲目》四十卷之钜著,另有《内经运气类注》《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等医学论文,并有《仙岩日录》《江潮论》《守分说》《仙岩文集》等。
楼师儒,字宗望。
幼聪敏,年十四即能诗文,承家学,受父染濡,治学谨严,业越臻完善,四方车骑至迎者,恒无虚日。
然牢记父训:“浦阳戴公原礼,吾友也,今为太医院史,受学丹溪朱公彦修。
吾私淑丹溪之学者也,其道同,他日往质之。
”乃徒步往见,言得投机,悉以秘方授之,声誉益振。
永乐初,召入京,赐甚厚。
其兄宗起,博览经传,亦精医,活人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