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疏导方法

北方网消息: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森海副主任药师经过长时间总结,汇总出系列古今中医心理疏导方法。
据《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篇》:“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先贤讲求精神养生法,基本做法是闭目打坐养神以延年益寿,先贤认为精神养生在人一生中至关重要,与其它养生法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人体精气神实为一体,互相呼应,相生相克伴随人一生。
养神才能保精固气,精气足了方能神采奕奕;正气足则邪不可干。
先贤还有许多精神养生法的技巧,先贤对此多有心得。
本人学识浅薄,读书甚少,略加引述如下,抛砖引玉。

掌握养生的理论和技巧

孔子曰:“智者寿”。
只有懂得养生道理和技巧的人,才能获得长寿。
心态要年轻

曹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激励老年人人老心态不要老,要不服老,更要壮心不已,发挥夕阳的光和热。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六十是老年的少年,七十岁是老年的青年。
”六十岁的苏东坡在《江城子》中说:“老夫聊发少年狂。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六十多岁创作《鲁宾逊漂流记》。
说明人要有一点精神,要有年轻的心态,不仅要不畏老,而且要有作为。
有建树,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心。
防止七情太过

孔子曰:“哀莫大于心死”。
警示人们防止心理早衰。
强调心理健康。
我认为,生活上人的物质空间越小,精神上人的空间越大。
反之人的物质空间越大,人的精神空间越小。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要弘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坚韧毅力。
要有进取心。
要有事业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成为生而无愧。
孔子曰:“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情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
”养生要做得好的话,讲求七情要有节制,不可太过。

中年应需调节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中医讲:“人至中年阴气自半”。
所以强调人至中年需要进行调理,是十分必要的。

劳逸有度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强调的是劳动要掌握适度。
不可太过。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
”“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简而言之,起居有节,方能保持旺盛的活力,保持健康的体魄。
俗语说:“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此之谓也。
心态要平和

《寿亲养老新书》:“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强调养心,心态要放平和,要有平常心。
远离尔虞我诈。
拒绝相互排挤、挤兑、为名利而争夺。
正如孔子曰:“人老了,气血已衰,戒之在得。
”《太平御览》:“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论述了神与形的关系,指明神清意平则身体气血平和。
并强调了这是养生之本。

陆游诗:“昨天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
”“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东注海。
”直白地道出他光明磊落、坦荡,豁达、乐观、忘我的人生真实写照。
直面坎坷泰然处之,不为物累不为名累,如此超凡脱俗的是我们要弘扬的一种传统美德,使人类惟缘和善,福寿永宁。

放下心来

李清照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讲的是心态不容易放下。
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
”遇事要有担当,要有一定的承受力,方能干事情,做文章。
拿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拿得起放不下的是负重。
世界上的事情自有其一定规律,应有良好的心态对之。
另一方面讲达到完全放得下的境界,需要终生修炼。

做事要量力而为

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
”这是告诫人们要量体裁衣,量力而为,明白自己的能量,不干勉强上架的事,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痛苦和烦恼。
这就是老子的“无为”思想。
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干自己做不到的事,这就是明智之举。

明代养生家吕坤《呻吟语》:“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
”从容做事有趣味。
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从容做事,心境轻松、快乐、有自信、有尊严,“也欣欣”。
生存靠毅力,价值靠,自信,成功靠善德。

知耻知止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俗话说:‘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一个有一定知识的人要有荣辱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在小环境或大环境都要为人师表,不要善小而不为,不要因恶小而为之。

知足而知不足

知足常乐。
在生活上要知足,追求奢侈,只能是给自己带来烦恼,俗话讲;“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心不足吞月亮。
”在学习与事业上要奋发向上,不断精进、不断攻克难关。

助人为乐

俗语讲;“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助人为乐,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使人健康。
善于助人,人长寿。
颂诗以陶冶情操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诗确实是中国文学最精华、最优秀的部分。
每天朗读古诗,就是与古人对话,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俗语讲:“诗情画意,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是,朗诵诗句,能唤起我们爱祖国,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令我们心潮澎湃,群情振奋,人民素质普遍提高,同筑和谐,利国利民,其不悦乎。

小结

中医疏导灾后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古人心理调节方法思想,掌握古人心理调节的方法,总之,精神养生法的精髓就是养精气神,养浩然正气,提高人的素质和品位,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
先贤有关精神养生法著述甚丰,在下略举一二,挂一漏万,目的为了弘扬先贤精神养生法,为新时代服务,造福人类。
吸纳先贤优秀的精神养生法之精华,为我所用,保持良好的心态,陶冶自己的情操,常怀着善良、热情、幽默、平和的心态,善待别人、善待自己,高质量的健康地生活。

Processed in 0.06808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