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本来是一个宋朝皇帝的小名,之所以后来成为治疗跌打损伤的一个草药的名字是因为一个故事。
据唐初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南史》载: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代薪于新洲,遇一大蛇,射之,大蛇负伤逃窜。
第二天刘寄奴前往查看,听见有杵臼声,寻声查找,发现有几个儿童在树林中捣药,他们都穿着青衣。
刘寄奴问这些孩子:“你们为什么在此捣药,在为谁治病?
”这些儿童答道:“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
刘寄奴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杀了他呢?
”孩子们答道:“寄奴王者,不可杀也”。
孩子们跑后,刘寄奴将他们捣的药收好带回。
此后,在战争中每遇金疮,刘寄奴就把这种草药拿出来敷在伤口处,伤口很快愈合了。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种草药称为刘寄奴。
民间上还把刘寄奴称为“九里光”和“六月雪”。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具有破血通经、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
《日华子本草》记载刘寄奴“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跌打损伤、经闭症瘕、金疮出血之证。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李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