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隔姜灸疗法,它是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一片生姜,而后点燃艾柱进行艾灸治病的方法。
此种方法既有独特的疗效,又简单易学,且舒适无痛苦。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隔姜灸疗法,供参考应用:
尿频:令患者仰卧,腹部放松。
取鲜生姜切为2mm厚的薄片,以三棱针或针灸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
把姜片置于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既可三穴同时施灸,也可分别施灸。
将艾绒捏成花生大小的圆锥形艾柱,放在姜片上并从顶端点燃,此为1壮。
每穴灸3~5壮,每日1次,7天为1疗程,一般1疗程即可见效。
便秘:取神阙穴,把普通食盐置于其中,后在食盐上放置直径约为3~5mm的姜片,厚约3~4mm,上置艾柱施灸,连续灸20分钟,至皮肤发红为止。
每日或隔日1次。
胃病: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把生姜切成1mm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艾柱,置于姜片上施灸。
每穴1柱,大约灸45分钟,1日2次。
气管炎: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黄5g、细辛2g、麝香0.2g。
上药共研为细末,取适量填满脐中,把1片厚约3mm的姜片盖在药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
每穴灸1次,10次为1疗程。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薛仕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