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醉语错出口,误用猛药救病人。
据《清朝野史大规》载,仁和独山村有一董姓医生,一日受邀乘舟前往谢村诊病。
患者自诉,一月来胸中饱闷而腹中甚饥,食之即吐,米食不能下。
童医生诊为膈症,并处开隔调胃之剂治疗。
诊毕,患者家人留童医生吃饭饮酒。
童医生小醉,被众人送至河边。
登船时,船工对他说:“刚才买了一瓶桐油,贮放在头舱,您要小心,切勿绊翻。
”。
童医生闻听,一边用手将油瓶提起,放在隐蔽处,一边念叨看“桐油、桐油”。
此时,前来送行的患者家人恰好正要询问用何药作药引,见童医生醉念“桐油”,以为作答。
童医生睡后酒醒,船工提起刚才之事,他才知贪林酿祸,心想:“这个患者因病不能进食已久,现身体虚弱,若再用催吐之桐油,势必耗散元气,加重病情。
本想前往告知,又想时候已久,恐病人已将药服下,只能听天由命。
次日天刚亮,患者家人即来告知,说病人服药后大吐,吐出浓疾无数,胸膈渐宽,并能食粥,再请童医生复诊。
童医生之妻恐是诓骗之辞,谎说童医生不在家。
后差入尾随其后打探。
得知患者真渐好,才放心去复诊,再投清理之药,药尽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