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

跟痛症主要是指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时足眼底部疼痛。
多由慢性损伤引起,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为体虚较肥胖的男性,可能与老年退行变有关系。
急、慢性损伤,使跖腱膜在跟骨附着处发生劳损,或由它处感染病灶引起跖腱膜炎,也可发病。

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主要症状是足踉底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晨起踏地时痛重,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但休息后再走或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
检查:跟骨跖面内侧结节处有局限压痛。
如骨刺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

穴位:承山、昆仑、大溪、解溪、风市

操作步骤:

1.病人俯卧位

点按承山、昆仑,每穴约1分钟。

拔法。
医者坐于床端,面对足跟部,左手食指固定患肢跟底部,另一手握丁字术具器械置于足跟底部与左手拇指一起合力按拔滑顶患部痛点处。
图66。
方向由跟向跖深顶浅滑,反复5-7次,常可听到“卡登”响声。
手法要求轻柔缓和,由浅渐深,用力适度。

揉法。
医者两手交替着力,一手固定足跟部,另一手掌指着力反复揉动跟底和跟周5分钟。

2.病人俯卧位

点按太溪、解溪、风市,每穴约半分钟。

摇伸法。
医者左手固定患侧足跟部,右手握住足跖部反复背伸、跖屈和顺逆时针方向摇动踝关节5-7次。
然后

两手环抱紧握踝关节拨伸1-2分钾。
最后,医者一手扶住患肢小腿后侧,另一手掌顶推跟底部,并嘱患者用力下蹬5-7次。

注意事项:

经穴按摩每3天治疗1次。
每天用热水浸足30分钟。

Processed in 0.071350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