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图谱

【药名】:玉竹

【拼音】:YUZHU

【英文名】: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功效】: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主治】: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性味归经】: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辛。
”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
” ④《药材学》:“味甘,性微寒。
”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 ②《本草备要》: “畏咸卤。

【别名】:荧、委萎、女萎、萎簃、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女草、娃草、丽草、葳参、玉术、萎香、小笔管菜、山玉竹、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山姜、黄蔓菁、芦莉花、尾参、连竹、西竹

【处方名】:玉竹、葳蕤、萎蕤、肥玉竹、明玉竹、生玉竹、蒸玉竹等

处方中写玉竹、葳蕤、萎蕤、肥玉竹、明玉竹均指生玉竹,为原药材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切段生用入药者。

蒸玉竹又名炙玉竹、制玉竹。
为净玉竹反复蒸闷二三次,至内外呈黑色为度,然后切片晒干入药者。

【商品名】:玉竹、葳蕤、萎蕤,以根茎粗长、肉厚光润、色黄白、无干姜皮、干燥、不泛油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并有栽培。
分布吉林、辽宁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二季都可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晒至外表有粘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
或将鲜玉竹蒸透后,边晒边揉,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
收贮于干燥通风处,防霉蛀走油。

【拉丁名】:药材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原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 Druce var. Plu-riflorum Ohwi

【炮制方法】: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蒸玉竹:取洗净的玉竹,置蒸器内加热蒸闷2~3次,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切片,再晒至足干。

【考 证】:出自《吴普本草》;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勿用钩吻并黄精,其二物相似萎蕤,只是不同,有误疾人。
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
”②陶弘景:“《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尔。
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
今市人别用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
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
”③《唐本草》: “女萎功用及苗蔓与萎蕤全别,列在中品。
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墨字乃萎蕤之效,今以朱书为白字。
”④《本草拾遗》:“按女萎,苏又于中品之中出之,云主霍乱泄痢肠鸣,正与陶注上品女萎相会,如此即二萎功用同矣,非二物,苏乃剩出一条。
苏又云,女萎与萎蕤不同,其萎蕤一名玉竹,为其似竹,一名地节,为其有节。
《魏志·樊阿传》云,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藏益精,去三虫,润肌肤,暖腰脚,惟有热不可服,晋嵇绍有胸中寒疹,每酒后苦唾,服之得愈,草似竹,取根花叶阴干。
”⑤《本草图经》:“萎蕤,生泰山山谷丘陵,今滁州、舒州及汉中皆有之。
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
茎于强直似竹箭,干有节。
根黄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可啖。
三月开青花,结圆实。
立春后采根阴干用之。
《本经》与女萎同条,云是一物二名。
又云自是二物,苗蔓与功用全别。
《尔雅》谓荧、委萎。
郭璞注云,药草也,亦无女萎之别名,疑别是一物,且《本经》中品又别有女萎条。
苏恭云,即此女萎,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黑字是萎蕤之功。
观古方书所用,则似差别。
胡洽治时气洞下?
下,有女萎丸;治伤寒冷下,结肠丸中用女萎;治虚劳,小黄耆酒云,下痢者加女萎。
详此数方所用,乃似中品女萎,缘其性温,主霍乱、泄痢故也。
又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酒中用女萎;及《古今录验》治身体疡疡斑剥女萎膏,乃似朱字女萎,缘其主中风不能动摇,及去?
好色故也。
又治伤寒七、八日不解,续命鳖甲汤,治脚弱鳖甲汤并用萎蕤;及《延年》方主风热,项急痛,四肢骨肉烦热,萎蕤饮;又主虚风热发,即头热萎蕤丸,乃似此黑字女萎,缘其主虚热湿毒腰痛故也。
三者主治既别,则非一物明矣。
然陈藏器以为更非二物,是不然矣。
此女萎性平味甘,中品女萎,味辛性温,性味既殊,安得为一物。
又云: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粘,华佗所服漆叶青粘散是此也。
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然耳。
”⑥《纲目》:“《本经》女萎,乃《尔雅》委、萎二字,即《别录》萎蕤也,上古抄写讹为女萎尔。
古方治伤寒风虚用女萎者,即萎蕤也,皆承《本草》之讹而称之,诸家不察,因中品有女萎,名字相同,遂致费辩如此。
……其治泄痢女萎,乃蔓草也。
”“苏颂注黄精,疑青粘是黄精。
今考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故青粘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萎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亦可。
”“萎蕤,处处山中有之。
其根横生如黄精,差小,黄白色,性柔多须,最难燥。
其叶如竹,两两相值,亦可采根种之,极易繁也。
嫩叶及根,并可煮淘食茹。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或略扁,多不分枝,长5~15厘米,直径0.5~l厘米,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稍粗糙,有细纵皱纹,节明显,呈稍隆起的波状环,节问长度多数在1厘米以下,节上有多数不规则散在的细根痕,较大的根痕呈疣状突起,有时可见圆盘状的地上茎痕迹。
干燥者质坚硬,角质样而脆,受潮则变柔软。
折断面带颗粒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③《本草新编》:“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
用之于汤剂之中,冀之速效难矣。
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
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并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痛。
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 ④《本草备要》:“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
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
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故?
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为重剂也。
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萎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
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
”⑤《本草便读》:“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
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
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⑥《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本草》虽不言其寒,然所治皆燥热之病,其寒何如。
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能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之风邪。
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
今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千金》及朱肱以为治风温主药,正以风之病,内热蒸腾,由热生风,本非外感,而热势最盛,津液易伤,故以玉竹为之主药。
甄权谓头不安者,加用此物,亦指肝火猖狂,风阳上扰之头痛,甘寒柔润,正为息风清火之妙用,岂谓其能通治一切头痛耶?
”“《本经》诸不足三字,是总结上文暴热诸句,隐庵之言甚是。
乃昔人误以为泛指诸虚不足而言。
故甄权则曰内补不足;萧炳则曰补中益气;日华则曰补五劳七伤虚损;濒湖则曰主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且谓治虚劳寒热,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奇功,几以此为劳瘵痹起死回生之神剂。
不知柔润之性,纯阴用事,已足以戕生生之机,况虚劳之病,阴阳并亏,纵使虚火鸱张,亦无寒凉直析之法,又岂有阴寒腻滞之质,而能补中益气之理,诸家之说,皆误读《本草经》诸不足三字之咎。
”下列同属植物,亦同等入药: ①热河黄精 Poly-gonatum macropodiumTurcz.,参见“黄精”条。
②小玉竹 Polygona-tum involucratum Ma-xim.分布我国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等地。
③毛筒玉竹 Polygonatum inflatum Komar.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
叶互生;椭圆形,长7~11厘米,宽4.5~7厘米,下面稍带粉状;叶柄短。
总花梗长2~2.5厘米,着生花2~5朵;基部有膜质小苞片4,披针状线形;花冠淡绿色,内侧6条脉有白色柔毛。
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外壁较厚,角质化。
皮层与中柱界限不明显。
薄壁组织中散列多数类圆形粘液细胞,直径60-19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稀为周木型,散列。
本品不含淀粉粒。

【中药化学成分】:根茎含铃兰苦甙、铃兰甙、以及山柰酚甙、槲皮醇甙和维生素A,尚含淀粉25、6-30、6%及粘液质。
叶及根茎又含吖丁啶-2-羧酸。
根茎含粘液质,微量皂甙,白屈菜酸,环氮丁烷-2-羧酸约0.13%,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酰胺、鞣质;另谓含甾甙。
根茎含一种粘多糖-玉竹粘多糖,平均分子量约为500,000,由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半乳糖醛酸所组成。
还含有4种玉竹果聚糖:玉竹果聚糖甲、玉竹果聚糖乙、玉竹果聚糖丙、玉竹果聚糖丁等。

【中药化学鉴定】:纸层析:取本品甲醇提取液,回收甲醇,残渣用水煎煮后,加乙醇成65%乙醇液,得白色絮状沉淀,沉淀加0.5mol/L硫酸加热2h得透明溶液,用碳酸钡中和后,加入氢型强酸性阳树脂过夜,滤过树脂,浓缩后得样品液,点于层析滤纸上,苯酚-水-浓氨水,下行展开,以邻苯二甲酸-苯胺显色,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果糖为标准品,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文章来源:华夏康复网

Processed in 0.05965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