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参的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

①种子繁殖。
初次种植没有扦插材料或大面积种植一般采用种子繁殖。
因种子较小,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
南方一般于初秋收种子后播种,播后约7天出苗,10天齐苗。
北京露地栽培,早春约3~4月于保护地育苗,终霜后移栽露地,因种子细小,播种地需精耕细作。
播种量0.5克/平方米,播种时掺入细砂以使播种均匀。
种子充足时,也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如果草害严重应尽量避免直播。
条件合适,苗龄约20~30天。

②分株繁殖。
可根据各地气候情况而定,一般于较温暖季节进行,分株的单株带部分根群易于成活。

③扦插繁殖。
用嫩枝扦插,露地宜于春夏季进行,温室中则周年均可扦插。
扦插材料要选择健壮的枝梢,长约6~10厘米,带一二叶片于节下截断。
反之量大时要用苗床扦插,扦插行距5~10厘米,株距5厘米,深度为插条的1/3,苗床上用素砂土或珍珠岩。
繁殖量少时可用浅盆或木箱。
扦插后适当遮光、保湿、保温,温度较高季节,还需注意降温。
苗龄15~20天。
也可以直接扦插定植田间。

2)整地、施肥、做畦。
选用肥沃之砂壤土为佳,土地需平整,易灌易排。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做成宽1.2~1.5米、长8~10米的平畦,如果是直接播种,平畦需平、细、软。

3)定植。
1.2~1.5米宽平畦,种植4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温度高的地区,栽培收获时间长,密度稀小一些为佳,反之则密度大一些。
定植后浇定植水。

4)田间管理。
土人参不耐涝,定植缓苗后即行浅中耕,除杂草,无雨天每5~7天浇一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
保护地栽培冬季以提高温度为主要管理措施,水分以少为佳,浇水宜晴天上午进行,以利排湿,减少病害的发生。
每次采收嫩茎叶后施一次稀薄的液肥。
土人参很少发生病虫害,可以不使用农药及化肥,生产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5)采收。
通常定植后30天,植株高约20厘米以上时,植株下部约留6片叶采摘主茎尖,长约10厘米左右。
以后每片叶腋上均能萌发一新芽梢,在花穗抽出前,应及时采收侧芽梢,采摘叶基部留叶1~2片。
产量因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收获期长短等有很大差异。

土人参肉质根的采收:夏末初秋采挖肉质根或生长期随需而采收。

6)留种。
留种时宜成片或整畦集中隔离种植,株高约25厘米时采摘一次顶芽梢后,任其发生侧芽。
因蒴果易爆裂,应及时分期采收。
种子产量较低,总计产量为100~300千克/公顷。
《30种新兴叶菜栽培》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网 日期:2006-08-17

Processed in 0.05113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