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大黄栽培技术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以根茎人药。
有泻实热、下积滞、化瘀、解毒功效。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疽、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
性味苦、寒。
1

形态与习性

掌叶大黄根粗壮,肉质肥厚,木质化。
茎直立,高2m。
圆锥花序,花期6-7月,果期7—8个月。
种子容易萌发,在5—15℃时发芽率85%以上。
种子寿命1-2年。
喜冷凉气候,忌高温,忌连作,须隔4—5年再种。
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
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植质的砂壤里生长良好,黑泥土次之。
2整地与施肥

选好地块,667m2撒施腐熟的鸡羊粪l000kg,楼匀,深翻30

cm。
随深翻撤施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复合肥60kg,整平、耙

细、备用。

3

繁殖

3.1

种子繁殖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3.1.1

直接:南方宜在8月中下旬,用当年收的新种子;北方宜

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在墒情适宜时,按行株距50cm x

25cm开穴点播,穴深3-4cm,每穴放3—5粒种子。
覆细土3

cm厚,稍镇压,保持土表湿润,约10-15d出全苗。
苗高5—6

cln时定苗、每穴留壮苗l株。

3.1.2

育苗移栽在4月上中旬,做1.2m宽平哇。
横向在哇内

按行距12cm开沟沟深3-4cm。
以每隔1—2cm有]粒种子的距离,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覆细砂土2cm厚,上盖草苫或农膜,出苗后揭掉覆盖物。
加强苗期管理,到翌春4月下旬按50x25cm的行株距移栽大田。
栽时把侧根剪去,每穴栽l株。

3.2

子芽繁殖收获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较大的子芽摘下栽种。
过小的子芽栽于苗床里,生长1年后移栽大田。
栽时稍晾,或在伤口处涂上草木灰。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当年小苗要勤松土除草,松土宜浅,把草除下即可。
连锄2遍,以后有了草就除。
第2、第3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各松土除草1次,保持土表疏松、无杂草。
4.2

追肥与浇水大黄耐肥力强,除施足底肥外,还应多追肥。
苗期,667m2用0.5%尿素液120kg喷洒小苗,隔10-15d1次,连喷3次。
第2年、第3年的4月、6月,分别埋施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复合肥50kg施肥后连续浇两遍水,有旱情时适时浇水。
4.3

打苔大黄生长3年开始抽苔开花,除留种子田外,在晴天把花苔全部割掉,使营养集中于根部生长膨大。
4.4

培土防冻大黄根部在生长的同时也在逐渐膨大,以至根茎裸露土面。
故在每次中耕除草时均应培土于根部,逐渐形成小土堆状,厚约5—10cm,用以防冻。
5

防治病虫害5.1

大黄锈病危害幼苗及成株叶片,叶片出现鲜黄色斑点,使叶片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5%粉锈宁600倍液。
5.2

根腐病危害幼苗及根茎,呈湿润状大小不等的病斑,局部病斑变黑腐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无病株小苗移栽;移栽时用种衣剂浸小苗根茎lmin后再移栽。
实行3年以上轮作。
5.3

轮纹病叶部病斑周围紫红色,中间黄白色,具有同心轮纹状。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萎凋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5.4

黑粉病危害叶片,出现红色隆起状斑,有的呈鲜红色浓泡状,俗称红疱,最后叶片穿孔、枯萎。
防治方法:在生地栽培;增施磷钾肥;发病期喷40%百菌清600倍液。
5.5

菜蚜吸食叶部的汁液,叶片变淡黄色,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喷40%乐果或抗蚜威l000倍液。
5.6

金龟子夏季危害叶片,严重时只留叶脉。
防治方法:灯火诱杀成虫;人工捕杀;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6

采收与加工

大黄在开花结果后收获,时含的有效成分蒽醌衍生物及大黄酸最高,质量好。
也可在9-10月地上茎枯萎时收获。
过晚根茎易腐烂,长出侧芽,簇生于根茎周围,影响产量和质量。
收获时,将生长3—4年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与支根,刮去粗皮,去掉顶芽,趁鲜切成1cm厚的薄片,晒干或烘干供药用。

Processed in 0.04937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