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魔芋白绢病
魔芋
学名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别名juruo、ruo头、花秆南星等。
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球状块茎入药。
具消肿散结、解毒止痛之功能;陕西、甘肃、宁夏、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均有种植。
症状
主要为害茎或叶柄基部及球茎。
叶柄基部或茎基染病,初呈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后软化,致叶柄/呈湿腐状。
湿度大时,病面或茎基附近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和菜籽粒状小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黄褐色或棕色。
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态为Atheria rolfsiiTu.and Kimbrough 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及种芋中,或以菌核在土壤或病球茎里越冬。
菌核萌发17小时即可侵入植株,2—4天后病菌分泌大量毒素及分解酶,使基部腐烂。
该病借灌 溉水传播蔓延,带菌种芋可做远距离传播。
土壤湿度大,高温高湿发病重;平均气温25—28℃,雨后转晴易流行。
防治方法
实行2年以上轮作。
选择干燥、不积水地块种植。
挑选健康种芋晒1—2天后用硫酸链霉素500mg/kg浸种1小时,晾干后播种。
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此外也可用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每m20.5g土表喷撒,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倍液喷雾,均有较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