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马齿苋白锈病
马齿苋
学 名
Portulaca oleracea L.又称马克、马齿草。
是马齿苋科的一年生肉质状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
具清热利湿、凉血止毒之功效。
分布在全国各省区。
症 状
叶片上生黄色斑块,边缘不明显,叶背面长出白色小疱,小疱破裂后散有白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孢子囊。
病 原
Albugo portulacaeKuntze.称马齿苋白锈,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菌丝生于胞间,吸器小,圆形;菌丝在寄主表皮下生出孢囊梗,短棍棒状,无色,单胞,大小20—89×10—18,成栅栏状排列;顶端链生圆筒形至椭圆形粉状孢子囊,大小11—25×11—17.5,孢子囊可在水滴中萌发散出游动孢子或直接发芽产生芽管。
秋后,产生厚。
壁的球状卵孢子; 藏卵器无色,透明,大小63—100×63—78;雄器侧生;卵孢子淡褐色至深褐色,球形,具网纹,大小38—75×35—75。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叶上或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
翌春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马齿苋,发病后经过数天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在西北、华北和东北8—9月发生,比较普遍,此间降雨量多、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秋末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2%霜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