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害虫枸杞实蝇

药用植物害虫枸杞实蝇

学名

Neoceratitis asiatica属双翅目,实蝇科。
别名果蛆、白蛆。
分.布在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

寄主

枸杞。

为害特点

幼虫蛆食果肉,被害果外显白斑,形成无经济价值的蛆果,严重的减产22%一55%,是枸杞上的三大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5mm,翅展8—10mm。
头橙黄色,颜面白色,复眼翠绿色,映有黑纹,宛如翠玉。
两眼间具“Ω”形纹,3单眼。
口器橙黄色。
触角橙黄色,角芒褐色,上具微毛。
头部鬃须齐全。
胸背面漆黑色,具强光,中部具2条纵白纹与两侧的2条短白纹相接成“北”字形,上生白毛。
此白纹有时不明显。
小盾片背面腊白色,其周缘及后方黑色。
翅透明,有深褐色斑纹4条,1条沿前缘,余3条由此斜伸达翅缘;亚前缘脉尖端转向前缘成直角,直角内方具1小圆圈,据此可与类似种区别。
足黄色,爪黑色。
腹部中宽后 尖,呈倒圆锥形,背面具白色横纹3条,其中前条、中条横纹的中央被1条黑褐色纵纹所中断。
雌虫腹端的产卵管突出,扁圆形似鸭嘴;雄虫腹端尖。
卵白色,长椭圆形。
幼虫体长5—6mm,圆锥形,前端尖大,后端粗大。
口沟黑色。
前气门扇形,后气门上6个呼吸裂孔排成二列,位于末端。
蛹长4—5mm,宽1.8—2mm,椭圆形,一端尖,浅黄色或赤褐色。
生活习性 年生2—3代,以蛹在土内5—10cm深处越冬。
翌年5月上旬,枸杞现蕾时成虫羽化,5月下旬成虫大量出土,把卵产在幼果皮内,一般每果一卵,幼虫孵出后蛀食果肉,6月下旬47月上旬幼虫老熟后,由果里钻出,落地化蛹。
7月中下旬,羽化出2代成虫,8月下旬一9月上旬进入3代成虫盛期,后以3代幼虫化蛹,蛰伏越冬。
成虫性温和,静止时翅上下抖动拟鸟飞状。

防治方法

4月底5月初,用5%喳硫磷颗粒剂加5倍细干土,拌匀后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耙入土中,每667m2用药1.5—2kg,消灭越冬蛹及初羽化成虫。
摘果期专门把蛆果集中在一起,当天深埋或集中烧毁,防止幼虫逃逸分散。
及时灌水翻土,杀死土内越冬蛹及夏季蛹,对压低虫口密度有一定作用。

Processed in 0.057308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