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草药咋分别
什么是中药?
什么是草药?
说起来也许大家心里都明白。
但是,要下一准确的定义,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如果有人出现感冒咳嗽,在农村常采用草药治疗。
一般到山上,竹林旁,河沟边,田野里去扯点草药煎水吃就行了。
常用的有风寒草,青蛙草,肺筋草,五匹风兔耳,车前草等。
往往是新鲜的,熬上一大锅,喝上几碗,也能解决问题。
其实,草药也有许多是用干品的。
在城市乡镇摆个地摊,或担挑推车沿街叫卖,或干脆设个草药店,用干品。
你说什么病,有啥症状,由草医配方,抓上一大包,回家熬水喝。
而中药则在医院的中药房,或在街街上的中药店里,由中医生诊断处主,药剂人员配制。
因此,有人认为,“草药一般在药店不销售,但在民间有不定的应用历史和疗效。
”
中药和划药还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草药不管是鲜品还是干品,一般都不炮制洗干净就行,习惯上称为“生药”。
生药性烈而猛,治病虽见效快,但副作用也较大。
而中药绝大多数都根据要求进行严格的加工炮制煎熬时还有“先熬”,“后下”等讲究。
一般副作用较小。
中医诊病还讲求望闻问切,辩证施治,药方配伍也有君臣佐使之分。
而草医治病,以问诊为主,药物配伍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
许多临床中医不用草药,而草医也少有用中药的。
因此有人提示,“中药是指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草医所常用的药物”。
而且,中药还包括丸,散,膏,丹等中成药。
但是,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有的草药由于逐渐广泛使用,可以过渡或上升为中药。
现在看来,从头对中药和草药的区分只是习惯的说法,它们的实际涵义是不太严格的,例如药典收载的洋地黄,颠匣等植物就无法加以分类。
摘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