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

本讲药材均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组织均为正常构造,药材多有香气、组织中都有分泌组织、成分大多含有挥发油;但在药用部位、产地、加工、性状、分泌组织的类型、形成层的形状、主要成分类型上均有明显不同。
常考。

白芷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白芷产于河南者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称祁白芷。
杭白芷产于浙江者称“杭白芷”,产于四川者称“川白芷”。
性状特点:白芷根呈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
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
断面粉性,皮部散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三分之一,气香浓烈,味香、微苦。
杭白芷与白芷相似,主要不同点为:横向皮孔样突起多四纵行排列,全根呈圆锥型而具四纵棱,断面形成层环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二分之一。
显微特点:根横切面 皮层和韧皮部散有分泌腔。
余同断面。
成分: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素衍生物。
理化鉴别:本品水浸出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当归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甘肃。
采收后放置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漫漫熏干。
性状特点: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外皮黄棕至深褐色,主根粗短,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
质柔韧,断面有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
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显微特点:根横切面 皮层窄,有油室。
韧皮部较宽广,散有油室和油管,形成层呈环状。
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
粉末: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稍厚,表面有斜向交叉的纹理。
有时可见油室和油管碎片。
成分:含挥发油、有机酸、糖类、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12、E等。
油中主成分为藁本内酯及正丁烯基酜内酯,为解痉、镇痛的有效成分。
有机酸,如阿魏酸和当归多糖有免疫促进作用。

羌活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状特点:“蚕羌”根茎环节紧密似蚕。
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
体轻,质脆,断面有放射状裂隙,皮部可见黄色分泌腔,习称“朱砂点”。
气香,味微苦而辛。
“竹节羌”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
“条羌”根呈圆柱形,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
“大头羌”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根较细。
成分:含挥发油。

前胡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及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性状特点:白花前胡,根呈不规则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常有分支或支根痕。
外表黑褐色至灰黄色,根头部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上部有密集的横唤纹。
断面可见棕色形成层环,皮部约占断面的3/5。
散有多数棕黄色小油点。
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紫花前胡 根茎上端有残留茎基,无纤维毛状物,断面皮部较窄,油点少,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及香豆素类化合物。

川芎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
性状特点: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
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可见波状环纹,散有黄棕色小油点。
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饮片 为不规则形薄片,可见波状环纹,散有黄棕色小油点;周边粗糙不整齐,黑褐色。
显微特点:根茎横切面 皮层散有根迹维管束,形成层环成波状,木质部导管大多单列或排成“V”字型。
髓部较大。
皮层和髓部散有多数油室。
成分:①含挥发油、②生物碱,如川芎嗪等;③内酯类化合物,如藁本内酯及川芎酜内酯等。
④酚类有川芎酚等。
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氧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藁本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防风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药材习称“关防风”。
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性状特点:根呈长圆柱形。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表面灰棕色,粗糙,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
气特异,味微甜。
显微特点:根横切面 皮层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
韧皮部较宽,有多数油管,射线弯曲,外侧常成裂隙状。
形成层明显。
成分:含挥发油。

柴胡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等的干燥根。
分别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省。
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省。
性状特点:北柴胡:呈圆锥形,常有分枝。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
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多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具败油气。

显微特点:北柴胡根横切面:皮层散有油管及裂隙。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稀疏而分散,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排列成几个环。
南柴胡皮层油管较多而大。
木纤维少而散列。
成分:两种均含:①皂苷类:柴胡皂苷a、b、c、d等。
②挥发油。
③多糖类。
④甾醇类等。
柴胡皂苷a、d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保肝等作用。
理化鉴别:取柴胡水溶液,振摇,有持久性泡沫产生。

附注 伪品 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有毒,不可做柴胡使用。
多为根茎部分,长4~8cn,直径.06~1.2cm,表面棕褐色,密生环节。
断黄白色,纤维性,常中空。

北沙参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性状特点:呈细长圆柱形。
表面淡黄白色,粗糙。
质坚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气特异,味微甜。
成分:①主含香豆素类化合物。
②多糖。
③生物碱。
④微量挥发油等。

摘自:《中国中医药》文/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玉婷

Processed in 0.06216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