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历史上先后有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等出现,且性味、功效各不相同。
由于人们对炮姜、姜炭的炮制工艺和程度不太了解,因而二者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现就二者的混用原因、本草考证及区别方法作一浅析。
1混用原因
炮姜、姜炭皆为干姜的炮制品。
目前市场上仍存在视二者为一物的现象。
一些医疗单位或药店也仅备一品,或炮姜、或姜炭,当然这有其历史渊源。
首先体现在许多药学著作的论述方面,《中药大辞典》《中草药汇编》《中药学》均将两者合为炮姜;《中药炮制学》《新编中药炮制法》则把炮姜归“炒炭”项下;《浙江炮制标准》更是明言:“写炮姜、姜炭均付姜炭”。
其次体现在中药经营方面,有些单位习惯经营炮姜,当有姜炭出现时往往认为炮制不当,怀疑“过火”了。
而有些单位习惯使用姜炭,当付给炮姜时又认为炮制火候未到,所以购销双方经常在二者使用上出现异议。
2本草考证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
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
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
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
《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开:“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
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
3两者区别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
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
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
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
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
姜炭宜清炒为佳,便于处理。
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
所以二者不但规格不一,功效各异而且在销售价格上也有高低不同。
综上所述,炮姜、姜炭虽属于干姜的炮制品,炮制上也有相似之处,然而在炮制程度、效果、价格及临床应用上却有根本区别,可以说二者名不同,物也异,效更殊,故在经营、使用中应严格区别药用。
摘自《时珍国医国药》文/林金瑞,陈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