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消肿良药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处方别名石胡荽、野园荽、地芫荽,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
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主产于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和广西。
野生于田埂、路边、房前屋后或荒野草地阴湿处。
夏、秋两季采收。
在植株生长旺盛期,拔起全株,用水洗去泥沙,除去杂质,摊在太阳下晒直全干备用。

关于鹅不食草的得名,还有一传说。
从前,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臭哄哄的。
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
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
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
小孩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
小孩心里好奇,拔一株草用鼻子闻了一会,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也开通了。
后来,他再不流浓臭鼻涕了。
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
从此,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
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

据科学分析,该品含多种三萜成分,蒲公英赛醇、蒲公英甾醇、山金车烯二醇、豆甾醇、谷甾醇、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等。
中医认为,鹅不食草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解毒消肿、通鼻窍的功能,适用于百日咳、鼻塞不通、疮痈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慢性支气管炎、疟疾等病症。
一般煎服量5~10g,外用适量。
其常用方剂如下:

治疗百日咳

用鲜鹅不食草150g,煎取汁液500ml,再加入等量糖浆,按患儿年龄每日服20~40ml,分4次服;或用鲜品500g,煎取汁液500ml,再加入糖浆至1000ml,1~4岁小儿每次服3~4ml,5~8岁每次服10~20ml,每日3次。

治疗鼻炎

用鹅不食草适量,研成细末吸入鼻孔,每日数次。
或用棉花浸湿拧开,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入鼻腔,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

治疗面神经麻痹

用干鹅不食草9g研成细末,与凡士林混合为膏,均匀放在纱布上。
面部向左歪斜贴右面,向右歪斜贴左面。
两天换药1次,一般2~3天即愈。
据介绍,用此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痊愈39例。

治疗软组织损伤

将鹅不食适量,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6~9g,以黄酒80~240ml,红糖30~60g同煮,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
据报道,用此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数十例,于用药后1~2天痊愈。

治疗疟疾

将鹅不食草制成注射剂,在发作前2小时注射1次,连用3天。
每次剂量为1~3岁2ml,4~8岁3ml,9~14岁4ml,15岁以上5ml。
资料介绍,用此法治疗各型疟疾病人187例,经1~3次用药,痊愈175例,疗效达93.6%。

Processed in 0.07674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