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异名凫公英、蒲公草、蒲公丁、地丁、黄花地丁、黄花三七等等。
菊科,蒲公英属。
多年生宿根草本,含有白色乳汁。
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平展,高20~30cm。
严重干旱时株形低矮,花柄极短。
叶丛间抽出花梗数,头状花序单一,顶生,花金黄色,花径2.5~3.5cm,花两性,全部为舌状花。
花朵昼开夜合,很有情趣。
花期4~5月,花后结子,果期6~7月。
顶端着生白色冠毛便于随风散布种子。
种子生命力极强,落处即可安家生长。
耐干旱、耐寒冷又耐贫瘠。
野生时,根较深,入土部分可达25~35cm。
蒲公英是美味佳肴。
春天采取鲜嫩的叶子,洗净切碎,放些盐、醋、点几滴香油,拌好即可食用;也可以连叶带根,洗净泥土,加调料炒食,别有风味。
其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红柿高50%以上,蛋白质含量比茄子高一倍,铁的含量与菠菜相等。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有机酸、菊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果胶等;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D、核黄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并含有大量的钾元素。
蒲公英有杀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绿脓、变形、痢疾、伤寒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还可抑制结核菌。
中医认为: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可以治疗多种急性炎症和瘰疬、疔毒疮肿、感冒发热等。
盆栽蒲公英是为了赏花,花朵虽小,那金黄色的花朵俊俏而漂亮。
蒲公英生性强健,不择土壤,各地土质均可适应。
而且生长良好,年年开花。
盆栽时每年需施2~3次液体肥料即能满足生长的需求。
盆栽蒲公英,省工、省事、省时、省心,不需要特殊技术管理,远没有家养花卉那样娇气。
但是,蒲公英属于阳性花草,一定要在充足的阳光下养护,才能花多花繁。
蒲公英的繁殖:每年的7月,待种子成熟时,即可采摘。
采回的种子即可播入花盆中,覆土是种子的1.5倍。
在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出苗。
也可留下种子,来年春天再播。
不用刻意管理,盆土干了,浇点水即可。
若要从野外移栽,则宜在秋后,地上部分干枯以后进行。
早春也可以,但必需在新芽尚未萌动之前。
如果萌芽以后移栽,则易出现2周左右的缓苗期。
移栽后浇一次透水即可。
以后转入正常管理。
盆栽时建议选用深盆,深盆有利于根系发达,生长茂盛。
盆土质地不限,如果在水、肥管理上步步到位的情况下,则苗壮,花繁,花朵大,花色鲜艳,观赏价值更高。
盆栽时,花期很长,从早春可以开到10月。
是观赏期较长的家庭盆栽花卉。
《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
蒲公英方剂介绍:
1.《本草纲目》“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
2.蒲公英2两,香附1两。
每日1剂,煎服2次。
治疗急性乳腺炎。
3.蒲公英120g,白菊花15g,煎水熏洗,可治疗各种眼疾,尤其对单纯性结膜炎有独特疗效。
4.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取汁,熏洗患病眼部,治疗目赤红肿有良效。
5.蒲公英鲜叶,2~3两,洗净,凉拌食用,每周2次,可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6.鲜蒲公英捣烂,贴之。
治多年恶疮及蛇蛰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