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郁金及莪术均属理血活血类中药材,姜黄主要用于闭经、肩臂痹痛;郁金利胆,有凉血、行气散瘀的作用;莪术活血兼行气止痛,多用于血瘀气滞诸病,消积作用较强。
三者的原植物及彼此关系,历来比较混乱,近代按植物分类,已知三者均属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及块根。
现市场经销的商品,是根据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形色以及不同加工方法分别命名而来。
根据有关资料和工作实践,就三者原植物及彼此关系做一列述:
姜 黄
商品有姜黄和片姜黄。
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片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郁金的根茎鲜时切片晒干。
姜黄主产于四川、福建及江西、湖北、陕西、云南等地,主根茎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cm~4cm,直径2cm~3cm,外表皮鲜黄色,多皱缩,有明显的叶基痕,状如蝉,俗称“蝉肚姜黄”;侧生根呈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常有支指状分歧,两端钝尖,俗称“长条姜黄”,外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皱缩或只显皱纹,亦显较细环节纹,横断面橙色、棕黄色或褐黄色,角质样,有淡黄色形成层,维管束极细不显著。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温州地区,为规则的纵切片,边缘皮层粗糙皱缩略向内卷,土黄色或灰黄色,切面与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时可见维管束点线,质坚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不平坦、无光泽。
郁 金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黄属四种植物,即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 或姜黄或莪术或毛莪术的块根经蒸煮后干燥而成。
包括:姜黄的块根,产地名黄丝郁金,商品名川郁金、黄郁金,主产于四川;莪术的块根,产地名绿丝郁金,商品名川郁金、黄郁金,主产地四川;温郁金的块根,产地名温郁金,商品别名黑郁金,产地为浙江瑞安;毛莪术的块根,产地名莪苓,商品名桂郁金或云郁金,产地为广西、云南;川郁金的块根,产地四川,商品名白丝郁金。
上述川郁金呈卵形或纺锤形,两端稍尖或一端纯圆、一端稍尖,表面灰黄色有细密皱纹,质坚硬,横断面平坦光滑,角上层次分明,易与皮剥离,圆心呈枣核状;温郁金成纺锤形略弯曲而稍扁,密皱纹较粗,质坚硬,横断面光亮,角质状、褐色,中部圆心随外形的变化呈圆形或扁圆形,层圆分明,但皮部结合紧密;桂郁金呈纺锤形或卵圆形,有的稍变,表面黄白色,皱纹细密,质坚而松脆,断面角质状,黄白色,余略于川郁金相似。
莪 术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莪术、毛莪术、郁金的干燥根茎。
商品有莪术和温莪术。
莪术主产于广西、云南及四川等地,温莪术主产于浙江。
莪术呈类圆球形或纺锤形,外表皮灰黄色,显光洁,有细环节纹和须根残痕及凹入芽眼,质坚重,不易碎裂,断面黄褐色或绿褐色,角质样,有光泽,有毛丝状极细的维管束不明显,近表层处有黄白色环圈;温莪术主根呈圆锥形、纺锤形,新生侧根有时呈块状,外皮灰黄色,环节纹明显,节上多带有未去尽的残存鳞叶和须根,质坚重,不易破碎,断面黄褐色或绿褐色,角质样,有光泽或无光泽,丝状维管束多而明显,近皮处层亦有黄白色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