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义净,是继玄奘之后我国又一位西行高僧。
他精于医药,曾以中药苦参汤等方药为印度人民治病,并向他们介绍中国医药的丰富内容和医疗特点;勤于著述,把考察、搜集得来的印度医药知识,以佛、医并重的方式,译释、编撰《南海寄归内法传》等书,为促进中印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义净,俗姓张,齐州山东历城人。
七岁入土窟寺学佛,十四岁受沙弥戒。
因“仰宪云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在十八岁时,萌发西往印度求经的愿望。
高宗咸亨元年,他从长安回到故里,辞别师尊,准备西行事宜。
次年,经扬州南下至广州,得到冀州使君冯孝诠家族的资助,搭乘波斯舶,开始了漫漫的西行征程,时年三十七岁。
他途经苏门答腊、安达曼等岛,抵恒河入海至孟加拉登岸,从宝狮子等名僧学习佛教义理。
在此期间,他除了考察当时印度的宗教生活方式,还调查印度的医药卫生状况,求得梵文经书400部,50万颂。
在武后垂拱元年,离开印度,由耽摩立登舟沿原路东归。
中途在室利佛逝停留四年,从事著述、译释经文。
于证圣元年,北抵洛阳。
武则天亲自到东门外迎接,“洛阳缁侣,备设幢幡,兼陈鼓乐,在前引导”。
其仪式之隆重,待遇之优厚,远远超过贞观之玄奘。
在当时西行之僧侣中,义净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是突出的。
他在印度游历、学习的二十余年中,除了在其翻译的《佛说疗痔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曼殊宝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中涉及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疾病治疗方法,记载了齿木、牛膝根、石蜜、黄牛乳等19种药物;在编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之“先体病原”,“进药方法”,“除其弊药”等章中,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印度的医学知识、方药应用和卫生习俗。
如印度医学的“八医”:一论所有诸症,二论针刺首疾,三论身患,四论鬼障,五论恶揭陀药,六论童子病,七论长年方,八论足身力。
以及治疗众疾由诃黎勒皮、干姜、沙糖等组成的“三等丸”,印度的卫生习俗的刮舌、淋浴、散步。
详细介绍朝嚼齿木的取材、使用方法、护齿作用。
并记录了他向印度人民介绍中国医药方面的丰富内容、医疗特点和中印医药比较。
如“神州药石,根茎之类,香气茅郁,可以蠲疾。
长年之药,惟东夏焉。
四海之中,孰不钦奉”。
“西方药味与东方不同,如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若斯之流,神州上药。
察问西国,咸不见有”。
“飞丹则诸国皆无,服石则神州独有”。
“西方则多诃黎勒,北道则时有郁金香,西边乃阿魏丰饶,南海则少有龙脑。
三种肉蔻,皆在杜和罗,两色丁香,咸生堀伦国”。
“凡是菜茹,皆须煮烂加阿魏、菜油及诸油和,然后方吃。
菹薤之类,人皆不食”……等。
义净,奉信佛教,精于医药。
西行后,又吸收了不少印度医学知识,从而翻译、编撰了许多带有印度医学内容的经书,为我国中医药宝库增添了内容,也为中印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