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底,天寒地冻,冬至到来。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常说的“进九”,人们开始添衣御寒,冬眠的动物开始养精蓄锐。
冬至大如年,民间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冬至以后,白天渐长,阳气回升,节气开始轮换,它是个吉日,应该庆贺。
因而,冬至日要吃汤圆求团圆,要祭祖思亲祈平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冬至夜思家》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表达了浓浓的思亲之情。
宋代诗人陆游在《辛酉冬至》中吟道:“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冬至之际,多少人在祈盼添福增寿啊!
中医学认为,冬至是个进补的节气,人们要调养身体,孕育精力,以便用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新春的生机与活力。
我很喜欢这种说法,我渴望严寒,因为,只有在经历了寒霜的考验与磨砺之后,生命才能从一片苍茫萧瑟中复苏,才能够获得勃发的力量,那是一种深沉激越的美丽。
冬至是寒冷的,也是温暖的。
每到冬至,母亲都会用新鲜的羊腿肉与白嫩的萝卜等菜品煲汤。
汤煲好了,盛入白净的瓷碗中,蒜泥、香菜、葱段是不能少的,均匀地撒在色泽鲜亮的汤面上,低眉之间,那浓郁悠远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全家人就在冬至里享用这样的御寒美食了。
有这么味美的东西作铺垫,冬至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日子。
冬至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言语,释放着它的韵味。
冬至,寒冷之极,每个心灵都想寻找一处温暖的所在。
这个时候,因为寒冷,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嘘寒问暖;因为寒冷,人们会少出门,尽情享受家庭的温馨;因为寒冷,人们更渴望接受和付出热乎乎的感情。
冬至让人们相互靠得近些,更近些,更温暖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已至,新春不远,所有的世间万物亦会随之热情奔放开来,新的希望和收获也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