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名医 历代名医(4)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
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581~682年。
人们尊称他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诵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
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

张宝藏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
唐贞观年间,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荜茇方而愈,他具疏此方。
太宗服药后,痢即痊愈。
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

崔知悌

崔知悌,许州鄢陵人,公元615~685年。
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公元670~674年为尚书右丞。
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

张文仲

张文仲,约公元620~700年。
唐洛州洛阳人。
武则天光宅元年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
文仲通医理,尤工风与气之研究。
他认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

王焘

王焘,今陕西县人,约生于公元670~755年,其曾祖父王珪为唐太宗朝宰相。
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
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

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鉴真原籍广陵江阳,唐代佛学大师,公元688~764年。
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唐中宗神龙元年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
籍贯不详,约公元710~805年,公元762~763年为太仆令,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尤嗜《黄帝内经》。

昝殷

昝殷,唐代蜀地成都人,约公元797~859年,昝氏精医理,擅长产科,通晓药物学,唐大中年间,他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编成《经效产宝》一书,共三卷。

李珣

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梓州人,生活于九、十世纪。
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随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

韩保升

韩保升,五代后蜀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
后蜀主孟昶在位时,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
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

Processed in 0.05955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