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名六则浅释

宝恒 张哲浩 李善玲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被誉为晚清三贤之一的张锡纯先生,乃医界一代伟人,亦道明德立之一代大儒。
先生在其所著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自拟方剂160余首,诸多方名出有典故,诚可见先生儒学之渊博。
为便于学中领悟方名含义,笔者不揣愚陋,今将方名六首,略予探释,冀其有禅于临证,悖谬之处,尚盼师辈,予以指正。

醴泉饮

方由生山药、大生地、人参、玄参、代赭石、牛蒡子、天冬、甘草八味药物组成。
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者。
”醴泉,一是指甘美的泉水。
《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二是指及时之雨。
《尔雅·释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醴泉者,出之有典,知其典后再品味张氏“醴泉饮”方名,即知方为“滋脏腑之阴”,“溉周身之液”而设。
症见“或喘或嗽”,亦乃阴虚液亏之所致也。

期颐饼

方由生芡实、生鸡内金、白面、白砂糖四味组成。
主治老人气虚不能行痰,致痰气郁结,胸次满闷,胁下作痛。
凡气虚痰盛之人,服之皆效,兼治疝气。

期颐者,《辞源》云:期颐,“称百岁之人。
百年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颐。
”《礼·曲礼》:“百年曰期颐”。
方中所用药品“二谷食,一肉食,复以砂糖调之”,“和作极薄小饼,烙成焦黄色”,“可作寻常服食之物”,随意食之。
老人气虚不能行痰者,常服此饼,“能令人饮食增多,则气虚者自实也。
”当越期颐之寿。

咀华清喉丹

方由大生地黄、硼砂二味药物组成,主治咽喉肿痛。
其服法系:“将生地黄一片,裹硼砂少许,徐徐嚼细咽之,半日许宜将药服完。
”先生方名冠一“咀”字。
咀者,《说文》云:“咀,含味也。
”唐代大学者韩愈,在《进学解》中亦有“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之佳句。
张氏用咀华二字乃示人,药用如含浓郁之美味,以清润其喉也。

珠玉二宝粥

方由生山药、生薏米、柿霜饼三味药品组成,“治脾肺阴兮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将二药“捣成粗渣,煮之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珠,系指薏米。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伏波将军“马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
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光武帝偏信了谗言,传旨免去马援“新息候帅”的封号,并逼使马援遗体葬于城西。
后来人们常把蒙受冤屈叫做“薏苡明珠谤”。
明末文学家朱彝尊曾有“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之诗句,指的就是这段典故。
玉者,山药又名玉延。
病人服用珠玉二宝所作之粥,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亦当属上乘美味佳品。

洗髓丹

方由净轻粉、净红粉、露蜂房、核桃四味药物组成,主治杨梅疮。
上四味如法炮制后,用熟枣肉为丸,黄豆粒大,晒干,分三次服。
张氏认为,杨梅之毒“深入骨髓”,服用本方药,其“毒之深入骨髓者,亦不难消除矣”。
先生欲用此丹,涤除垢秽,洗髓换骨,以愈其疾。
汉·郭宪撰之《洞冥记》中记载,东方朔“以元封中游蒙鸿之泽,忽见王母采桑于白海之滨。
俄有黄眉翁指阿母以告朔曰:昔为吾妻。
托为太白之精,今汝此星精也。
吾食吞气已九千余岁,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见幽隐之物,三千年一反骨洗髓,二千岁一刻肉伐毛。
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伐毛洗髓之成语,即源于此。
先生取“洗髓”二字为方名,冀杨梅疮毒之患,能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建瓴汤

方由生怀山药、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怀地黄、生杭芍、柏子仁八味药物组成。
主治“脑充血证”。
《辞源》云:“建、倾倒,瓴、盛水瓶。
《说文》:“高祖本纪曰:譬犹居高屋建瓴水。
如淳曰瓴,盛水瓶也。
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之势易也。
”张氏制方名曰“建瓴”,意在服用此剂,“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名取之典故者尚多,仅选六则,予以浅释。
方选虽少,此亦可见先生治儒通经,医理触类旁通之一斑。
张氏不愧为医界一代伟人,儒学渊博之大师。

Processed in 0.04937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