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宝诒与致和堂

黄炜 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柳宝诒,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苏江阴周庄镇东街人,晚清名医。
据《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苏常一带,妇孺皆知。

柳宝诒出身清贫,从小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所读以经史子集为主,旁及历代医学。
清同治四年考中秀才,光绪十一年在京师行医,士大夫们前来就医,常常妙手回春。
后来,柳宝诒看到清延政治腐败,便离开仕途,返回家乡,钻研医道。
由于他医术精湛,前来求医问药者应接不暇。
先生对贫苦百姓前来就诊,不仅悉心诊疗,而且不收诊金还奉送药物。
诊室内设有木质钱箱,病家投数十小钱或银币数角,从不论多寡,亦不设人监视。
先生对患者诊疗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必使痊愈而后快,一生以救人疾苦为己任,先生认真负责之态度可窥见一斑矣。
在治病之余,柳宝诒还著书立说,传道受业。
柳氏一生医著颇丰,著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案》、《惜余医话》等医籍。
其中《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他的《惜余医案》成为当时江南中医界重要的参考书,可谓人手一册。
他培养了上百名学生,分布在江浙一带。

清光绪十六年,柳宝诒在周庄东街开设柳致和堂药店;1894年,又在江阴城东大街开设“柳致和堂”分店。
他在《致和堂跋》中说:“万物所藉以生养者,太和元气也。
天时人事,或失其和则病矣。
医药者,将以调其不和者,俾得致其和也。
”所以将店号取名“致和”。
致和者,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也。
先生存心济世,普救病患,积毕生之经验,丸散膏丹,按症试服,奏效如神。
为方便百姓购药,柳氏特将致和堂所备丸散膏丹分门列目,对各方的中药炮制、配伍、治病之理等进行评释,汇编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一册,于清光绪四年木刻印行,扉页由晚清大文学家——俞樾亲笔题字。
柳致和堂著名的秘制柳氏圣济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保赤金丹等尤有特殊之功效,远近采购,闻名遐迩。
柳致和堂炮制的加皮酒、玫瑰酒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
由于柳宝诒医术高明,济世有方,“柳致和堂”盛极一时,在中医药界“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致和堂”之誉。
致和堂于1995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8年再度通过国家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审批。
2010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致和堂因其中药材地道、质量上把关严格、药师审方细致、严谨、服务态度和蔼,为江阴及周边城市市民所称道,每天前来抓药者络绎不绝。

Processed in 0.049495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