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悌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虽说神农尝百草,然而“藕皮止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
”。
是说厨师的手被割破,发视了藕皮可以止血;牵牛可以利水,出自田间老农的经验,说明许多中医药知识都来自民间。
章太炎曾说:“取法东方,勿震远西;下问铃串,勿贵儒医。
”以太炎老夫子满腹经纶恃才傲物之辈,犹能屈尊“下问”于走方铃医,足见他对民间草泽医的重视了。
“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
”都是流传很广的草泽医救治大人物的例子。
草泽医,又称走方医,铃医,指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他们手持串铃四方游走行医。
一般而言,铃医之技参差不齐,大都师徒口授,注重实效,理论不足。
长期以来,多被视为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
但在他们中间也蕴藏着丰富的良方妙技,象扁鹊、华佗,以及蛇医季德胜、云南白药发明人曲焕章等原本就是道地的草泽医,孰敢小瞧。
许多草泽医都曾创造了奇迹,有时他们救治的竟是太医、名医束手无策之症,患者则是达官贵人,以至稗史留名。
“国医不如草泽医”
“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
”说的是宋代文坛大师欧阳修与中药车前子的轶事。
欧阳修常年苦于腹泻,虽屡经名医诊治,其效不显。
一日,欧阳夫人说:“街市上有人出售治疗腹泻的成药,三文钱一帖,据说很有效,偏方能治大病,何不买来一试?
”欧阳修不太相信,他说:“我们这些人肠胃与常人不同,不可轻易服用这些药。
”夫人出于无奈,便想出一个办法,暗中嘱咐佣人去市上将药买回,又请名医诊治处方,然后告称这是某某名医所开之药,让欧阳修用米汤调服,岂料一服即愈。
事后,欧阳夫人以实相告,欧阳修大喜,马上派人把售药人请来,重金相赠以求其方。
售药人告之,药只车前子一味而已。
欧阳修叹曰:“国医不如草泽医”。
御医不一定比草泽医高明
《容斋随笔》的作者,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其书中讲到,御医的医术不一定比草泽医高明。
他举例说:太尉韩公裔,绍兴年间以观察使身份上朝议事,忽得暴疾。
太上皇帝念其藩邸旧人,遣御医王继先诊之,王曰:疾不可为也。
时气息已绝,举家发哭。
皇帝命以银绢各三百赐其家眷。
临将就木,适有草泽医过其门前,呼曰:有偏僻病者道来。
韩氏儿子试着延入,草泽医察色切脉,针其四体,反复三次,太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遂命进药,傍晚甦醒。
明日具奏皇上,归还所赐之品,皇上复赐为药饵费。
宋室中有善谑者戏曰:吾家贫如许,若如韩太尉死得一番,亦大妙哉。
后韩官至节度使,又三十年乃卒。
草泽医治愈太医病
明代,盛寅为太医院御医。
有一天早晨,他到御药房去,忽然觉得头痛昏眩欲死,诸太医不知何病,竟然束手无策。
皇帝命召集他人来治,有一位草泽医请求诊视,用药一剂,即获痊愈。
皇帝奇怪,召问所用何方?
对曰:“盛太医空腹进入药房,卒中诸药之毒。
能解百药毒者,甘草也。
我以甘草煎汁进服,并无什么奇方。
”皇帝问盛寅,确实是空腹而进药房,遂厚赏草泽医而去。
事载明陆粲《庚巳编》。
满朝太医“不知何病”,“束手无策”之症,竟被一个草泽医轻松治愈,实在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草泽医奇治知府母
清代镇江知府徐守臣之母,年逾六旬,忽患一种怪病,粪便竞从口中呕出,诸医治之不效。
请名医薛雪诊视,诊脉后说道:熟思此病不单胃气上逆,并且大肠传导亦失常,现在却无的对之方,急切不能施治,容缓数日再当造访。
回家翻阅所藏之书,并无此一症,自然也无的对之方。
一日,遇一虎撑先生,问有无治法?
答曰:吾师能治之。
薛氏问:令师安在?
告以住在南郊。
薛氏遂往见老翁,老翁以药末十剂付之。
问是何药?
曰:一味通幽散,乃蜣螂虫也。
薛雪持归而往诊之,先以五剂治之而愈。
不一月又发,再与五服,乃断其根,永未复发。
史载薛雪多才多艺,一向恃才傲物,一般公卿尚不易请动他看病。
本案中此老却能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尤为可贵的是不耻下问,询方于草泽医,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