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人参一例尊,尝来味苦锁眉根。
可知贝母成伪寇,莫与藜芦作友昆。
风热疮疡除遍体,肠红血痢住肛门。
纯阴损肾休多服,兼且寒精勿浪吞。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苦参味苦寒无毒,入肾经。
禀天地阴寒之气而生,其味正苦,其气寒而沉,纯阴无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
近道处处有之,叶与槐相似,一名地槐、菟槐等。
采根曝干,嚼之极苦。
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
治肠风下血及热痢刮痛难当,疗温病狂言致心燥结胸垂死。
赤癞眉脱者,驱风有功;黄疸遗溺者,逐水立效。
扫遍身痒疹,止卒暴心疼。
除痈肿,杀疥虫。
破症瘕,散结气。
养肝气明目止泪,益肾精解渴生津。
利九窍通便,安五脏定志。
同胡麻、刺蒺藜、荆芥穗、甘菊花、豨莶、白芷、当归、川芎、地黄、天门冬、何首乌、牛膝、漆叶、秦艽、龙胆草,治大麻风。
同牡蛎粉、白术、青黛,治童子胃热,羸瘦疳蛔。
同龙胆草为末,牛胆和丸梧子大,生大麦汤服五丸,日三,治谷疸,食劳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疸,由失饥大食,胃气湿热冲熏所致。
苦参虽能泄血中之热,除湿热生虫为疠,然以其味大苦,气大寒,久服能损肾气,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