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中药诗赏析

龙沙狗骨总休言,家在中牟有故园。

节去汗多方可发,沫存心恶不禁烦。

根旁余雪何曾积,食后寒风未许翻。

用的解肌第一叶,伤寒夙学有渊源。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麻黄味苦温无毒,入心、肺、膀胱、大肠四经。
一名龙沙,狗骨即麻黄根也。
图经曰:生晋地及河东,今近京多有之,以河南的荥阳、中牟者为胜。
用之去节,节止汗故也。
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
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有麻黄之地,冬不积雪,为泄内阳也,观此则性热可知矣。
凡服麻黄药,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
解伤寒头痛身热,止咳嗽上气喘息。
去营中之寒邪,泄卫中之风热。
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气。
理温疟而破症结,开毛孔而通九窍。
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
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治伤寒营症。
同白芍、甘草、炮姜、细辛、苏梗、北味,治肺寒而喘。
麻黄根同黄芪、牡蛎末,小麦汤下,治自汗。
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大小青龙汤。
治肺病上气,有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
同石膏、杏仁、桑白皮、甘草,治寒邪郁于肺经,以致喘满咳嗽。
治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附子甘草汤。
同桂可治风痹冷痛。
蜜炒麻黄,治冬月疮疱为风寒所郁,以致倒靥喘闷,一服立解。

Processed in 0.05426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