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蕴蓄着丰富的哲理与人文精神。
但随着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中医学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
西方世界近十年来提出西医以外的诊疗方法,均列为它的“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
这说明,西方医学近年来已发现单纯还原论带来的弊端;由于只针对病原体与病灶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忽视了病原体变异的自然规律与脏器功能的整体观,导致病原体抗药,人体耐药等问题层出不穷。
所以提出了“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以弥补目前诊疗手段的不足。
而祖国医学以人为本,明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点。
从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又《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因之应在天时不正、地气偏胜、人体虚实的相互关系中,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以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遵循自然规律来诊疗病人,不是简单地强调杀灭微生物,也不是单纯地把脏器看成单独的个体,要有一个整体观,要有一个自然规律观,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正好为中医学所运用。
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不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
宇宙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均有一定的自然规律。
这是不受人的意志而转变,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的。
无为而治对社会而言,是使社会稳定发展,绝不能用苛捐杂税、严刑惩罚来管理,应该任其按自然规律发展,使生者有其居,耕者有其田。
对人而言即:“实其腹,强其骨、虚其心,弱其志”。
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也需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考虑到人的自然状态,也要考虑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不能简单地强调杀灭病原体,也不能把病灶看成单纯的个体。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自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也就是说,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
这样才能使病人回到其自然生存状态。
所以中医的发展,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强调身心互动,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使“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损有余而补不足,不治已病治未病。
并以现代医学的一些诊疗手段,补充中医的不足,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达到中西医学融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形态,使人类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