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
目前中医界流传及应用的诸多古籍,其历史传承与1057年成立的北宋校正医书局相关。
关于校正医书局的成立,有史料可证。
《苏魏公文集》
苏颂著,其字子容,福建泉州南安人。
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皇祐五年,任馆阁校勘,后调升国史馆集贤院校理,开始了他9年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
嘉祐初年,苏颂受诏校定与编撰医书。
嘉祐二年改任集贤校理、校正医书官,与掌禹锡、林亿等一起编写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后完稿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图经》21卷。
苏颂著述颇丰,见于著录的达10部之多,现传世的有《苏魏公文集》,卷65《本草后序》中所引中载:嘉祐二年八月三日诏:“所有《神农本草》、《灵枢》、《太素》、《甲乙经》、《素问》之类,及《广济千金》、《外台秘要》等方,仍差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丞、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丞、馆阁校勘苏某同共校正闻奏。
”
《麟台故事》
北宋官员、诗人程俱所著。
程俱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人,绍圣四年进士。
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
他曾在政府修史与藏书机构崇文院担任编修检阅官﹑著作佐郎等14年。
绍兴元年,任少监,奏修日历。
搜集三馆旧闻辑《麟台故事》呈朝廷,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
《麟台故事》是记述中国北宋政府藏书制度的著作,原书五卷,旧本尚存,清乾隆四十一年五月编入《四库全书》其残本亦收入《四部丛刊续编》中,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卷三下记载:“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直集贤院崇文院检讨掌禹锡、秘阁校理林亿、张洞、苏颂,太子中舍陈检,并为校正医书官。
”
《直斋书录解题》
由宋代著名目录学家陈振孙所著,书中“外台秘要”条下云:“凡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庙朝所定也。
按《会要》: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直集贤院掌禹锡、林亿校理,张洞校勘,苏颂等并为校正。
后又命孙奇、高保衡、孙兆同校正。
每一书毕,即奏上,亿等皆为之序,下国子监板行。
并补注《本草》、修《图经》、《千金翼方》、《金匮要略》、《伤寒论》,悉从摹印。
天下皆知学古方书。
”
《玉海》
王应麟著。
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
他一生著作丰厚,《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玉海》卷63《天圣校定内经素问》条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候论》;五年四月乙未,令国子监摹印颁行。
诏学士宋绶撰写病源序。
景祐二年,命令七月庚子命丁度等校正《素问》。
嘉祐二年八月辛酉,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命掌禹锡等五人从韩琦之言也。
琦言《灵枢》、《太素》、《甲乙经》、《广济千金》《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之类多讹舛,本草编载尚有所亡,于是选官校正。
”
通过以上史料及各医书中遗留记载,校正医书局嘉祐二年成立后整理校定的书籍有:
以上医书涉及15种,除《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神医普救方》之外,其它书籍均得以传承保存至今。
查阅书籍序文中罗列参校人员名单,除了大家熟知的医官,还有一位臣子韩琦。
嘉祐元年,他任枢密使,二年后出任宰相。
经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
神宗即位,出知相州、大名等地。
他崇尚古典,促成校正医书局的成立,极大促进了校正医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