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了糖尿病的症状及其治疗的相关记载。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流传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其中“消渴方”和“玉泉散”最为著名。
消渴丸就是在“消渴方”、“玉泉散”基础上加入格列本脲研制而成,在第71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会议首次为中国糖尿病研究设立报告专场,介绍中国的糖尿病治疗情况以及代表性药物“消渴丸”,代表着一种创新的中西结合医学模式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认可。
这两个古方的传奇故事很多,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曾写《喜渴病愈》一诗,并特意写了一条注释,介绍了秘方“玉泉散”的渊源及分量。
这首题为《喜渴病愈》的诗作于1959年7月,“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
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
”谢老自注的全文是:糖尿病旧称消渴病。
我病消渴有年,喝水多,小便也多;夜间睡醒,口干欲裂。
有时肚子是饱的,但仍要吃,不吃就头昏眼花。
西医要我限制吃米麦,每顿只能二两左右,中医要我睡时含参片,可免口渴,但收效都不大。
偶于叶天士手集秘方中得一方名玉泉散:白粉葛三钱,天花粉三钱,麦冬三钱,生地三钱,五味子一钱,甘草一钱,糯米三钱。
服之,病若失。
谚云“吃药一千,遇药一丸”,其然乎!
从诗中可看出,糖尿病病因为整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复加饮食失节,过食肥甘;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损伤阴精所致。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