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肥胖与家族遗传、性别、年龄等有关,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缺乏运动所造成。
其病理特点是阳气虚衰、痰湿内盛,可兼有水湿、血瘀、气滞等。
选用中成药辨证治疗,可获良效。
痰湿内盛: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乏倦,胸膈痞满,过食肥甘,饮酒过度,神疲嗜睡,舌苔白腻或白滑。
主选二陈丸,以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胃热滞脾:症状表现为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口苦,心烦头晕,胃脘灼痛嘈杂,食后缓解,舌红苔黄腻。
宜选保和丸,可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脾虚不运:形体肥胖,臃肿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越发明显,饮食偏少,既往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或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薄。
应选参苓白术散,该药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脾肾阳虚: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睡,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
治疗选用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