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中药诗赏析

红花活血味辛温,火焙还教用酒喷。

遍体疮疡苗可捣,天行痘疹子须吞。

宣通枯闭经中滞,救转空虚产后昏。

记取当归常共用,不愁燥粪结肛门。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红花味辛温无毒,入心肝二经。
图经曰:生梁、汉及西域,今处处有之。
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
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
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
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
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胭脂。
禀火土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惟入血分,专治女科。
除产后之恶露,通经脉之滞瘀。
活血润燥悉灵,止痛散肿良效。
下胎死腹中,为未生圣药。
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仙丹。
《心》云:和血,与当归同用。
多用则破血通经,酒煮方妙;少用则入心养血,水煎却宜。
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堪作胭脂。
其苗生捣,敷游肿。
其子吞数粒,主天行疮疹不出。
其胭脂主小儿聤耳,滴耳中。
红花煎汁和童便服,治胞衣不下,产后血晕。
同当归、生地、牛膝、白芍、益母、川芎、延胡索,治产后恶血不尽。

Processed in 0.05448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