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之证,方书有谓贲门枯干者,有谓冲气上冲者,有谓痰瘀者,有谓血瘀者。
愚向谓此证系中气衰弱,不能撑悬贲门,以致贲门缩如藕孔,痰涎遂易于壅滞,因痰涎壅滞冲气更易于上冲,所以不能受食。
向曾拟参赭培气汤一方,仿仲景旋复代赭石汤之义,重用赭石至八钱,以开胃镇冲,即以下通大便,而即用人参以驾驭之,俾气化旺而流通,自能撑悬贲门使之宽展,又佐以半夏、知母、当归、天冬诸药,以降胃、利痰、润燥、生津,用之屡见效验。
迨用其方既久,效者与不效者参半,又有初用其方治愈,及病又反复再服其方不效者。
再三踌躇,不得其解,亦以为千古难治之证,原不能必其全愈也。
后治一叟,年近七旬,住院月余,已能饮食,而终觉不脱然。
迨其回家年余,仍以旧证病故,濒危时吐出脓血若干,乃恍悟从前之不能脱然者,系贲门有瘀血肿胀也,当时若方中加破血之药,或能全愈。
盖愚于瘀血致噎之证,素日未有经验,遂至忽不留心。
后读吴鞠通、杨素园论噎膈,亦皆注重瘀血之说,似可为从前所治之叟亦有瘀血之确征。
而愚于此案,或从前原有瘀血,或以后变为瘀血,心中仍有游移。
何者?
以其隔年余而后反复也。
迨辛酉孟夏阅天津《卢氏医学报》百零六期,谓胃癌由于胃瘀血,治此证者兼用古下瘀血之剂,屡屡治愈,又无再发之,觉胸中疑团顿解。
盖此证无论何因,其贲门积有瘀血者十之七八。
其瘀之重者,非当时兼用治瘀血之药不能愈。
其瘀之轻者,但用开胃降逆之药,瘀血亦可些些消散,故病亦可愈,而究之瘀血之根蒂未净,是以有再发之也。
古下瘀血之方,若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虫丸诸方,可谓能胜病矣。
而愚意以为欲治此证,必中、西之药并用,始觉有把握。
盖以上诸方治瘀血虽有效,以消瘤赘恐难见效。
西医名此证为胃癌,所谓癌者因其处起凸若山之有岩也。
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药消之。
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药,即不能消除。
夫人之肠中可生肠蕈,肠蕈即瘤赘也。
肠中可生瘤赘,即胃中亦可生瘤赘。
而消瘤赘之药,惟西药沃剥即沃度加HT谟最效,此其在变质药中独占优胜之品也。
今愚合中、西药品,拟得一方于下,以备试用。
【变质化瘀丸】
旱三七桃仁硼砂粉甘草西药沃剥百布圣
上药六味调和,炼蜜为丸,二钱重。
服时含化,细细咽津。
今拟定治噎膈之法︰无论其病因何如,先服参赭培气汤两三剂,必然能进饮食。
若以后愈服愈见效,七八剂后,可于原方中加桃仁、红花各数钱,以服至全愈为度。
若初服见效,继服则不能递次见效者,可于原方中加三棱二钱,虫钱半;再于汤药之外,每日口含化服变质化瘀丸三丸或四丸,久久当有效验。
若其瘀血已成溃疡,而脓未尽出者,又宜投以山甲、皂刺、乳香、没药、花粉、连翘诸药,以消散之。
此证之脉若见滑象者,但服参赭培气汤必愈。
而服过五六剂后,可用药汤送服三七细末一钱,煎渣服时亦如此。
迨愈后自无再发之矣。
王孟英谓,以新生小鼠新瓦上焙干,研末,温酒冲服,治噎膈极有效。
盖鼠之性能消瘕,善通经络,故以治血瘀贲门成噎膈者极效也。
有一人患噎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脱然病愈。
验其壶中,有蜈蚣一条甚巨,因知其病愈非由于饮酒,实由于饮煮蜈蚣之酒也。
闻其事者质疑于愚。
此盖因蜈蚣善消肿疡,患者必因贲门瘀血成疮致噎,故饮蜈蚣酒而顿愈也。
欲用此方者,可用无灰酒数两煮全蜈蚣三条饮之。
总论破瘀血之药,当以水蛭为最。
然此物忌炙,必须生用之方有效。
乃医者畏其猛烈,炙者犹不敢用,则生者无论矣。
不知水蛭性原和平,而具有善化瘀血之良能。
若服以上诸药而病不愈者,想系瘀血凝结甚固,当于服汤药、丸药之外,每用生水蛭细末五分,水送服,日两次。
若不能服药末者,可将汤药中虫减去,加生水蛭二钱。
【附录】
唐××登医志原文︰读杂志第四期张锡纯君论治噎膈,阐发玄微,于此证治法别开径面,卓见名言,实深钦佩。
及又读侯××反胃论,谓病原之最重要者,乃幽门之发生胃癌,妨碍食物入肠之道路。
初时胃力尚佳,犹能努力排除障碍,以输运食物于肠。
久而疲劳,机能愈弱,病势益进,乃成反胃。
按︰其引西医之论反胃,言其原因同于噎膈,可以治噎膈之法治之,固属通论。
然即愚生平经验以来,反胃之证原有两种,有因幽门生癌者;有因胃中虚寒兼胃气上逆、冲气上冲者。
其幽门生癌者,治法原可通于噎膈。
若胃中虚寒兼气机冲逆者,非投以温补胃府兼降逆镇冲之药不可。
且即以胃中生癌论,贲门所生之癌多属瘀血,幽门所生之癌多属瘤赘。
瘀血由于血管凝滞,瘤赘由于腺管肥大。
治法亦宜各有注重,宜于参赭培气汤中加生鸡内金三钱,三棱二钱;于变质化瘀丸中加生水蛭细末八钱,再将西药沃剥改作十五瓦,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钱。
日服两次。
而后幽门所生之癌,若为瘤赘,可徐消,即为瘀血亦不难消除。
又治噎膈便方,用昆布二两洗净盐,小麦二合,用水三大盏,煎至小麦烂熟,去渣,每服不拘时饮一小盏;仍取昆布不住口含两三片咽津,极效。
按此方即用西药沃度加HT谟之义也。
盖西药之沃度加HT谟原由海草烧灰制出,若中药昆布、海藻、海带皆含有沃度加HT谟之原质者也。
其与小麦同煮服者,因昆布味咸性凉,久服之恐与脾胃不宜,故加小麦以调补脾胃也。
此方果效,则人之幽门因生瘤赘而反胃者,用之亦当有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