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结胸治法

结胸之证,有内伤外感之殊。
内伤结胸,大抵系寒饮凝于贲门之间,遏抑胃气不能上达,阻隔饮食不能下降。
当用干姜八钱,赭石两半,川朴、甘草各三钱开之。
其在幼童,脾胃阳虚,寒饮填胸,呕吐饮食成慢惊,此亦皆寒饮结胸证。
可治以庄在田《福幼编》逐寒荡惊汤。
若用其方寒痰仍不开,呕吐仍不能止者,可将方中胡椒倍用二钱。
若非寒饮结胸,或为顽痰结胸,或为热痰结胸者,阻塞胸中之气化不能升降,甚或有碍呼吸,危在目前,欲救其急,可用硼砂四钱开水融化服之,将其痰吐出。
其为顽痰者,可再用栝蒌仁二两,苦葶苈三钱煎汤饮之,以涤荡其痰。
其为热痰者,可于方中加芒硝四钱。
有胸中大气下陷,兼寒饮结胸者,其证尤为难治。

至于外感结胸,伤寒与温病皆有。
伤寒降早可成结胸,温病即非降早亦可成结胸,皆外感之邪内陷与胸中痰饮互相胶漆也。
无论伤寒、温病,其治法皆可从同。
若《伤寒论》大陷胸汤及大陷胸丸,俱为治外感结胸良方,宜斟酌病之轻重浅深,分别用之。
至拙拟之荡胸汤,亦可斟酌加减,以代诸陷胸汤、丸。

有内伤结胸与外感结胸相并而成一至险之结胸证者。
在奉天时曾治郝××,年四十余,心下痞闷杜塞,饮食不能下行,延医治不效。
继入东人医院,治一星期,仍然无效。
浸至不能起床,吐痰腥臭,精神昏愦。
再延医诊视,以为肺病已成,又兼胃病,不能治疗。
其家人惶恐无措,迎愚延医。
其脉左右皆弦,右部则弦而有力,其舌苔白浓微黄,抚其肌肤发热,问其心中亦觉热,思食凉物,大便不行者已四五日,自言心中满闷异常,食物已数日不进,吐痰不惟腥臭,且又觉凉。
愚筹思再四,知系温病结胸。
然其脉不为洪而有力,而为弦而有力,且所吐之痰臭而且凉者何也?
盖因其人素有寒饮,其平素之脉必弦,其平素吐痰亦必凉,因有温病之热与之混合,所以脉虽弦而仍然有力,其痰虽凉,而为温病之热熏蒸,遂至腥臭也。

为疏方用蒌仁、生赭石细末各一两,玄参、知母各八钱,苏子、半夏、党参、生姜各四钱,煎汤冲服西药留苦四钱。

一剂胸次豁然,可进饮食,右脉较前柔和,舌苔变白,心中犹觉发热,吐痰不臭,仍然觉凉。
遂将原方前四味皆减半,加当归三钱,服后大便通下,心中益觉通豁。
惟有时觉有凉痰自下发动,逆行上冲,周身即出汗。
遂改用赭石、党参、干姜各四钱,半夏、白芍各三钱。
川朴、五味、甘草各二钱,细辛一钱,连服数剂,寒痰亦消矣。
此证原寒饮结胸与温病结胸相并而成,而初次方中但注重温病结胸,惟生姜一味为治寒饮结胸之药。
因此二病之因,一凉一热,原难并治。
若将方中之生姜改为干姜,则温病之热必不退。
至若生姜之性虽热,而与凉药并用实又能散热。
迨至温病热退,然后重用干姜以开其寒饮。
此权其病势之缓急先后分治,而仍用意周匝,不至顾此失彼,是以能循序奏效也。

Processed in 0.214337 Second , 26 querys.